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在火箭“心脏”里钻刻

    讲述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特级技师 何小虎

    作者:本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彭丽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07版)

      【一线讲述】

      十几年来,我一直从事液体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相关产品高精密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前辈们总是说,咱航天人如果没有一股子肯钻研的“倔”劲儿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怎么攀登技术高峰?可见,我们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因为产品的精度直接影响着火箭发动机及飞行器的精准入轨,丝毫差池都会导致火箭发射延误甚至失败。

      发动机被称为火箭的“心脏”,而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系统相关产品,更是“心脏”中的“心脏”,难度可想而知。

      5月3日,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我和同事生产的离心式喷嘴,就是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核心部件。

      从“小喷嘴”到“外太空”,技术攻关之路布满荆棘。

      作为精密组件,每个喷嘴均有12个直径为1.05毫米的切向孔,尺寸精度误差全部要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此外,每台发动机需要200余个喷嘴同时工作,但传统加工方式不仅工序繁多,而且精度低、毛刺多、合格率低。

      如何有效提升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我多次请教相关专家,一起试验激光加工等方案。经过百余次反复迭代,我们将传统钻削改为铁削,在直径为0.05毫米,约半根头发丝粗细的空间内三轴联动加工,最终精度完全达标。同时,我们还采用车刀和磨头交叉去除毛刺的方法,实现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式喷嘴无毛刺加工,将产品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9.9%,效率提高两倍多,人员减少一半,每年节省成本上百万元。

      如今,该项技术已申请专利,并在我国首台重复性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要干,就干出个模样——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让我与同事们成功应对每一次挑战。今后,我愿意向更多人分享自己总结出的新方法、新工艺、新技术,携手以90后、00后为主的年轻团队潜心钻研、齐头并进。

      (本报记者 张蕾 詹媛 陈海波 崔兴毅 本报通讯员 彭丽 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