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星期一

    “博物金陵”闪耀鹏城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双双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7日 04版)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本届文博会上,南京以“博物金陵”为策展主题,围绕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质生产力驱动产业更新等进行展览展示,呈现南京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创新表达

      在文博会南京投石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的展位前,一款以东汉击鼓说唱陶俑为原型的互动装置吸引了众多目光。观众通过体感交互技术,模仿击鼓和说唱的动作,装置中的乐俑随即响应,展现出各种生动的姿态,再现国家一级文物“东汉击鼓说唱陶俑”的风采。

      用技术建立起观众与文物的互动,为观众带来穿越时空的体验。来到十竹斋艺术集团和文都云(南京)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观众戴上VR头盔,立刻被“传送”到了600多年前的明代大报恩寺。琉璃塔的壮丽景象和周围环境的逼真细节,让人亲身体验到了600多年前的文化氛围。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运用全息炫屏,呈现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一团和气》六色雕版印刷内容和《忆江南》《苏州好风光》评弹曲目,还以全息技术展示了南京博物院“网红”文创“小粉炉”。结合“宁小博”数字人讲解,观众进一步了解了“清乾隆芙蓉石蟠螭耳盖炉”这一历史文物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近年来,南京持续践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将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供给,满足群众新期待。

    文化科技 相融相加

      聚焦数字文化产业的引领性发展,南京把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元宇宙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带到了本届深圳文博会上。

      本届文博会期间,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联合发布第一届“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名单,南京企业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入选。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迎来了数字化升级的浪潮。在文博会上,南京一家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六代阿尔法机器狗圈粉无数——圆圆的脑袋、弯弯的耳朵,外加一根翘起来的小尾巴,活灵活现的电子萌物人见人爱。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作为国内首款定位在家庭陪伴市场的四足机器人,观众不仅可以通过语言和触摸与机器狗进行互动,体验唱歌、跳舞、卖萌等功能,还可以现场与它进行问答对话,探究南京文博的相关知识。

    人文经济 数字引领

      本届文博会期间,南京文投集团围绕数据要素赋能、人工智能激发、场景创新催生、产业革新推动四个维度,把文都基因、智能馆长、文都数字化平台3.0版“文都智脑”等多个产品和创新技术带到现场。

      以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打造文化产业新赛道。一家央企旗下的文旅博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此次带来了“金陵小城VR漫游”项目,以及结合数字科技打造的“金陵蓝”琉璃瓦等系列精美文创产品,吸引观众纷纷驻足。同时展示的该公司研发的古建数字建造成果,形成传统木构建筑营造数据应用标准体系,为实现营造全过程数字化提供数据储备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南京加快推动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做粗”文化产业链,因地制宜探索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构筑人文经济典范之城的独特竞争力,让传统和时尚碰撞、古老和现代融合,绘就金陵“新画卷”。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吴双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