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星期四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育人为本 打造高水平创新型公共管理学院

    作者:汪锦军 周德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15版)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自2001年成立以来,历经三次重要更名。2001年为杭州商学院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2004年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年定名为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院以“明道、厚德、新知、力行”为院训,以培养中国未来的公共管理人才为己任,知行合一,科研与教学并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能胜任新时代公共管理重任、具备领导力和创新力的卓越管理人才。

    协同增效

    建设高水平现代化育人平台

      学院公共管理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有市场监督管理学和国土资源统计学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MPA)和社会工作(MSW)2个专业硕士点。设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工作和文化产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其中行政管理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形成了以国家级高层次人才为引领、年龄结构合理的稳定师资团队。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省部级人才10余名。教师年龄结构合理,45岁以下占比63.33%,获博士学位人员占比91.67%。基于4个二级学科方向,形成多支省级人才科研团队、7支院级科研团队,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人才培养。

      高能级的科研平台。联合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牵头成立重要窗口研究院;高规格建设中国市场监管研究院,打造市场监管特色研究方向;获浙江省共同富裕新文科实验室;主导建设浙江省计算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利用“大、智、移、云”技术,推动数字中国与国家治理、数字国土与空间治理、数字社会与社会治理等治理领域的研究。

    立德树人

    党建引领思政课程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育人理念,以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视野、知行合一的公共管理人才为目标。打造“师生智、土地情”“党群服务与公共治理”党建服务品牌,开展符合新时代要求和地方特色的课程思政。

      党建工作务实有序。学院党委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谋划,有序推进。2023年度获省“三育人”先进集体和校先进基层教职工党支部。获个人荣誉10项,其中省级荣誉1项,校级荣誉9项,包括浙江省高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卓越辅导员、微党课。

      专业质量稳步提升。在2023年“软科排名”中,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评级为A,进入全国前6%,全国排名第11位,浙江省排名第1位;行政管理专业评级为B+,进入全国前16%,全国排名第53位,浙江省排名第2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评级为B+,进入全国前14%,全国排名第15位,浙江省排名第2位;社会工作专业评级为B+,进入全国前15%,全国排名第47位,浙江省排名第4位。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以“数字+公共管理”“实践+公共管理”“方法+公共管理”创新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理论、实践与方法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多个省级数字化人才培养平台,开设社会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方法类课程和虚拟仿真、决策模拟等实训课程,形成研究生数字化培养体系。近5年,毕业生共1360人,平均初次就业率为94.93%,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61%。受访用人单位对学院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满意度均在97.00%以上。

      课程思政专业深入。学院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以“思政+”赋能人才培养、课程建设、科学研究。近年来,获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2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地教学组织、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校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项目2项。2023年度,学院省部级思政类人才培养项目立项4项,其中含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3项。

    数字赋能

    推进有组织“数字+”学科建设

      针对新技术、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变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牢牢抓住“数字+”这一核心元素,持续探索数字治理导向的公共管理学科建设。

      多层次的学科平台矩阵。学院以“数字+学科”建设为引领,不断发挥多个省级、校级、院级数字化学科平台矩阵优势,扎实推进省一流学科建设。主建浙江省计算社会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政专项建设公共危机与公共决策实验室、计算社会科学与公共治理实验室,组建数字政府研究院,全面推动学院数字+学科建设,推动公共管理学与计算机科学、大数据统计等学科交叉融合。

      高显示度的学科影响力。近5年,学院获国家级课题立项43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和教育部重大项目5项,主持教育部重大专项“人的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项目群;发表学术论文341篇,其中在《管理世界》《政治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5篇,《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6篇,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中国共同富裕指数模型”、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等研究成果得到广泛应用;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1项,浙江省哲社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0项。

      入主流的学术交流机制。学院持续推动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深度合作,双方在人才交流、智库建设、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团队建设、教师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加快提升学院学科建设水平。聘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来院参与本科生和研究生课堂授课、学位论文指导和青年教师科学研究指导等;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导师组建学科团队,共谋“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并合作发表学术论文。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韩国成均馆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

    问题导向

    高效社会服务助力浙江省域现代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共管理学院坚持立足浙江、服务国家,以中国自主知识构建为导向,助力浙江省域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深度服务浙江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高端智库。作为服务国家治理和省域现代化的重要智库和干部培训基地,学院积极发挥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省级智库作用,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民政部等部委以及省市县各级政府广泛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近五年获国家级和省部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123项。连续发布浙江省新型政商关系“亲清指数”年度报告。

      有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研究基地。学院作为民政部人才培训基地和浙江省干部培训基地,年培训4000人次以上。与七彩集团共建跨社区党建联建、社区治理与服务产学研合作联盟,与湖州市签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协议等。近五年,学院承担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横向项目104项,总经费2241万元。

      (汪锦军 周 德)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