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致力可持续 聚焦高品质

    ——厦门翔安探索特色乡村养老服务

    作者: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04版)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民安街道山亭社区海屋阁长者食堂。

      “自2022年10月26日以来,‘海屋阁’长者服务中心已经不间断运营了一年多。每天都会有50多份爱心餐从这里送到缺乏照料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家中。”翔安区社会服务中心片区主任方幼婷介绍。

      “今天的午餐菜单是馒头配面线糊,都是适合老人的食物。一共有50多人份,馒头需要百来个,面线糊得煮上一大锅。”已经在厨房忙活了4个多小时的志愿者陈春贵说。

      记者发现,这里的志愿者都是“零报酬”。一年多来,他们累计志愿服务6500多小时,累计送出餐食15500多份。

      “做这个不辛苦,很高兴也很值得……”志愿者朱亚丽的一番话表达了志愿者的共同心声。

      不仅做饭环境整洁,这里整体的运转也十分规范。在后厨旁休息室的墙上,挂着一排和“海屋阁”相关的管理制度,涵盖安全管理、档案、财务、设施、社工、卫生等各个方面。在“海屋阁”法定代表人、山亭社区居委会副主任陈小池看来,“运转要足够规范,才能让人信服,也更长久”。

      翔安区现有常住人口64.5万人,老年人口6.9万人,老龄化率10.69%,人口老龄化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为实现“老有所养”目标,翔安区立足自身实际,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养老工作方针,形成“兴办主体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机制市场化、服务管理规范化”的养老产业发展格局,推动乡村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让居民顺利实现居家幸福养老,是翔安区着力解决的一个关键。

      走进马塘村,群山环绕、碧水蓝天,整洁的村道两旁满眼绿色。如今,全村的绿化率高达68%,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建设美丽乡村,为大力推进乡村养老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养老机构马塘幸福院坐落于村中心位置,上了年纪的老人在这里安享晚年。按村里规定,60周岁以上老人提出申请就可以免费入住。“有了幸福院,看医生也方便,大家都很高兴。”村民蔡金针脸上洋溢着幸福。目前马塘幸福院配备医疗室、茶艺室、老年活动室以及大厨房,配有一名管理员、一名保洁员、一名助老员、一名医生,村两委有专人负责。

      “翔安区财政每年投入约1900万元,由各镇(街)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机构,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在全区全覆盖。”翔安区副区长徐得志介绍,翔安区累计为303名老年人的原居家庭进行适老化和智能化改造,并提供护理服务,让翔安区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获得居家监护、长期照护等专业化机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期全龄段照护需求。

      为让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更具可持续性,近年来,翔安区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农村幸福院建设和运营的资金投入。目前,已累计投入5500多万元,建成42家农村幸福院和8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农村幸福院在翔安区所有行政村的全覆盖。

      (本报记者 马跃华 本报通讯员 林瑞声)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