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推动质量认证规则衔接 激发湾区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作者:本报记者 唐一歌 吴春燕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21日 12版)

      【看点】 

      扫一扫二维码,草莓的产地介绍、检测报告、认证证书、赔付承诺等信息便一目了然——近日,广州市民刘朱红在买水果时惊喜地发现,某品牌的草莓包装上有一个显眼的“湾区认证”标志,附带的二维码将草莓从生产到销售的全环节信息都进行了透明公示。

      不只是草莓,近日来,生菜、豆芽、鲈鱼、鲫鱼等一系列贴有“湾区认证”标志的农产品进入了广东各大商超,这些产品个个可溯源,成为消费者青睐的放心选择。边逛边扫码,逛了一圈后,刘朱红的菜篮子里又多了一条新鲜鲈鱼,她笑着说:“这样‘知根知底’的农产品,买起来多踏实!”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拥有“湾区认证”标志的农产品在粤港澳三地是“同标同质”,满足三地的市场准入要求。在此基础上,“湾区认证”正努力成为大湾区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信用证”和“通行证”,助力内地和港澳地区产品和服务的双向流通,以及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共商共建共享,推进湾区“软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5年来,粤港澳三地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步伐不断加快,打通三地标准认证方面的卡点堵点势在必行。5月13日,广东省发布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湾区认证’推动三地质量认证规则衔接”就是其中之一。

      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粤港澳有关部门指导下,三地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共同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认证联盟,并成立了非营利性质的广东粤港澳大湾区认证促进中心(以下简称“湾区认证促进中心”)来推动“湾区认证”的市场化、实体化运营。

      “目前,大湾区认证联盟已吸纳了12家国内国际知名的检测认证机构,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香港品质保证局、香港标准及检定中心、莱茵检测认证服务(中国)有限公司、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湾区认证促进中心运营总监陆易告诉记者,“湾区认证”是自愿性认证,其核心理念是鼓励企业对产品的高端品质作出承诺。

      陆易表示,企业作出的高端品质承诺,必须有量化、科学、充分、有力的证明手段或指标,“湾区认证”将针对不同认证项目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管理规则体系并指导、监督其实施,层层压实各环节责任,确保产品符合其承诺的强制性安全要求及高端品质。

      去年年底,粤港澳三方共同公布了15项“湾区认证”项目,项目主要涉及农食产品、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业等三大领域。近期,“湾区认证”项目拟拓展到绿色建材、饲料等领域。记者了解到,“湾区认证”所有项目的实施规则和依据标准均由三地共同研究制定,具体项目由三地共同组织实施,因其相关技术指标满足三地市场准入要求,可以实现“一次认证,三地通行”。“共商、共建、共享”成为“湾区认证”组织实施过程中的关键词。

    三项制度赋能,引领“优质优价”良性竞争

      近年来,在直播促销、优惠团购等风潮的影响下,许多生产企业被平台不断“砍价”,不得不陷入低价竞争。

      “有许多优质企业,想要做好产品、良心产品,但苦于价格向下‘卷’的风气,其高成本做出的好产品未必得到市场认可。”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针对“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进行了长期调研,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并充分研究国内现状,开展制度设计。

      “湾区认证”建立了质量信息公示、承诺赔付和销售商首负责任三项制度。除了公示认证机构名称,消费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能够直观看到获证产品的质量信息,包括种养或生产过程;承诺赔付采取定额的方式,且赔付金额远远大于产品货值,以体现惩罚性并向社会宣示企业对获证产品品质的强大信心;当消费者进行赔付申诉时,商超平台作为直接接触消费者的第一线,将先行履行垫付或赔付责任,然后再向全链条环节中的质量责任过错方追偿,便利消费者维权。

      深圳某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一盒200克的豆芽如果检出促快速生长添加剂类等化学物质和农药残留,企业将向消费者赔付10万元。“之所以敢作出如此巨额的赔付承诺,就是我们对生产过程、产品品质有绝对的信心。‘湾区认证’作为官方、权威的质量认证标志,给消费者传递了很强的信任感,能帮助我们打开大湾区更广阔的市场。”

      “通过惩罚性的高额赔付,相信所有消费者都会积极成为产品的监督者。”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湾区认证’要实现的目标,就是让好产品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优质优价’;让老百姓放心消费、大胆消费,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首批“湾区认证”产品上市后,得到了积极的市场反馈。据广州某生鲜门店统计,某水产养殖企业的淡水鱼获证“湾区认证”标志后销量持续走高,今年3月比2月销量增加了3倍。

    加入者不断,助力打造优质生活圈

      目前,“湾区认证”获证产品正在不断增加,其中既有来自粤东、粤西、粤北的农产品,也有来自广东本土品牌的家电产品。越来越多企业本着对产品品质的绝对信心,加入“湾区认证”行列。

      广东有16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许多来自粤东、粤西、粤北的优质土特产,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目前,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正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等高校智库专家的力量,对这些土特产从生产端进行更全面、规范的质量管控,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据介绍,“湾区认证”不只在销售端提供认证服务,它已经成为集粤港澳科研资源、生产商、供应商、销售商为一体的大平台,力求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农户解决质量管控及销售等实际问题,助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走深走实。

      “‘湾区认证’通过制度设计层层压实了认证机构和获证产品全链条的主体责任,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市场信誉,能够激发更多生产企业勇于创新、做优产品品质的内生动力。”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植物营养学系教授刘士哲表示,“相信这一代表着高品质、可信赖的质量标志的逐步推广,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本报记者 唐一歌 吴春燕)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