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高校的优势,聚焦“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理念,坚持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将蓝色、绿色、红色“三色”嵌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面向国家战略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在服务南水北调国家战略中描绘瑰丽画卷。
“以水铸魂” 挖掘水文化育人思想
学校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深入挖掘水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推动铸魂育人工作。
聚焦水文化浸润力。学校将南水北调水文化融入文化环境、制度环境、校园景观环境建设中,打造多彩的水文化育人大环境。建设河南省节水示范单位,倡导绿色生活,从节约水电、垃圾分类、低碳出行等日常点滴小事做起,以生态育人、以文明化人,在文化育人过程中发挥可视、可循、可感、可悟的功能。
用好思政课主渠道。学校加强与水源地主管和教育部门合作,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健全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激励机制,围绕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科技、环保、区域协调、制度、文化等方面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融入南水北调精神。学校成立南水北调精神研究院、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打造“大国水脉·南水北调”等10门系列特色课程。学校入选首批河南省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南水北调工程+”课程思政教学中心获河南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特色化示范中心。
“三色嵌入” 打造水文化育人体系
学校服务立足南水北调人才培养需求,构建“三色嵌入”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水文化育人体系。“蓝色嵌入”,坚持“以水为魂”,构建服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学科育人模式,将高等级科研平台、高层次科研团队、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绿色嵌入”,坚持围绕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专业育人模式,将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红色嵌入”,坚持将南水北调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网络教育。
学校通过整合现有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科研成果,协同社会力量,进一步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重构服务南水北调国家战略的核心专业(学科)、支撑专业(学科)、辐射专业(学科)体系,围绕价值引领、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四性融合”“金课”强基,多维推进水文化课程育人。学校建设面向全校的环境类博雅通识课,开放环境、生态类专业辅修和双学位课程,实施“金课”工程,通过课程系统性、高阶性、引导性、多元性“四性融合”,实现水文化课程育人。学校重塑水文化课程体系系统性,开设《环境学概论》《生态学》《大国水脉》《大国工匠》等博雅通识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放选修。重点支持《分析化学》《水环境修复工程》《环境资源法学》等专业课程,构建“打基础—塑专业—提能力—练应用”四级课程体系,打造国家级、省级“金课”。深化水文化课程设计高阶性,重构水文化相关课程教学过程,推进以“引导—拓展—互动—反思”为主线的课程设计,将围绕南水北调水生态保护的高层次科研项目引入课堂,使课程目标具象化,课程内容前沿化。强化水文化课堂教学引导性,通过“课前引导、课上探究、课后创新”,实现有效的知识增量,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一流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优化水文化课程评价体系,强化过程性评价,探索研讨式、项目式等综合性评价方式,建立南水北调工程企事业、行政部门等各方参与的多元社会评价机制,打造“过程性—形成性—能力性”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四转合一”科研赋能,持续提升水文化研究水平。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将南水北调工程相关研究中的高水平科研成果、项目、平台、科研人员转化为教学资源,“四转合一”服务教学实践,实现水文化科研育人。推动南水北调科研成果进教案、进课堂、进教材,使课堂成为教学成果落地的第一站,实现专业知识实时更新升级。将成熟的南水北调科研项目转化为学生的实验或实践项目,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实训中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建立南水北调科研平台开放共享制度,利用科研平台作为课程实践的载体,助力学生完成实践训练。共建南水北调行业导师人才库,明确导师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和奖惩措施,推进联合培养、学生互换、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机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维联动”实践提质,不断拓展水文化实践形态。学校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探索“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机制,创建特色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动本科生“三进”工程,引导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项目、早进科研团队,通过“四维联动”涵养学生创新意识。积极组织知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保护学科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新志向。组织学生参加水文化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开放实验室等各级课外科研训练项目,启发学生自主创新,将课外科技训练项目打造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平台。坚持以“互联网+”、节能减排大赛、工程设计竞赛等学科竞赛为抓手,推动以赛代练,以赛促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综合实践学分,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活动,设立大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创新项目(SPCP)等。
多元协同 彰显水文化育人成效
推动产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成效显著。学校依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流域生态安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立足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以产科教融合为契机,深入研判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以及行业企业需求,聚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坚强人才支撑。学校围绕水质安全、生态保护、智慧水利等南水北调工程核心人才需求,专门开设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生物与医药、土木水利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积极整合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资源,有效推进“政产学研创用”一体化发展,联合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郑州大学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机构共同申报的平台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高等学校产科教融合教师创新实践流动站;学校与清华大学、德国基尔大学联合申报项目,获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学校生态安全与水资源保护学科(群)获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学校“河南淅川石榴科技小院”入选国家级科技小院和河南省优秀科技小院。学校深入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的有效衔接,推动形成学校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团队(平台)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机制,促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良性循环。
坚持以赛促育,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学校立足学科优势,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着力开展资源与环境工程领域、水利工程领域高层次技术人才本土化培养,坚持以竞赛促学习,以项目促创新。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先后获得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总冠军、全国工程机器人大赛特等奖、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等国家级奖项600余项,其中8项南水北调工程相关项目在“挑战杯”赛事中获奖。
持续关注环保,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学校高度重视南水北调节水护水工作,2022年,“护水渠首 志留青绿”——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护水志愿服务项目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银奖,入选第五届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点项目,获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南水北调中线渠首志愿服务队在第五届河南省“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被选为重点项目;学校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三全”志愿服务项目获河南省学雷锋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校青水会学生社团项目入选2023年全国高校“河小青”创新实践活动项目。
潮平岸阔帆正劲,乘势开拓谱新篇。下一阶段,南阳师范学院将继续发挥人才、科研、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助力推进南水北调工程高质量发展,在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不断创造新辉煌。
(作者:张宝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