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岂止悲情:菲佐的遇刺与预言

    作者:本报记者 杨艺明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8日 08版)

        5月15日,在斯洛伐克特伦钦地区汉德洛瓦,一名男子在斯洛伐克总理遭枪击现场被捕。新华社发

      【记者连线】  

      枪击斯洛伐克总理罗贝尔特·菲佐的是一位现年71岁,出过诗集当过保安的诗人。

      这位诗人曾经反对暴力:“暴力往往是人们的反应,是对现状不满的一种表达形式。我们可以不满,但不要暴力!”

      然而,当地时间5月15日下午,菲佐走向这位诗人并欲和他握手时,却被他连开五枪。现任政府高层官员被蓄意谋杀,这在斯洛伐克现代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惊魂八小时

      当日,菲佐政府内阁在位于斯洛伐克中部特伦钦地区的汉德洛瓦镇文化宫举行会议。下午两点四十五分左右,会议结束,菲佐一行走出大楼与热情的民众握手。这时,一名男子在人群中大声呼喊着菲佐的名字,菲佐以为是自己的支持者,于是向他走近握手。就在这时,这名男子冲着菲佐连开五枪。

      顿时,现场一片混乱,被击倒的菲佐迅速被随行保镖抬上车。因事发地距离首都布拉迪斯拉发较远,菲佐被直升机送往附近班斯卡-比斯特里察一家医院紧急手术。

      现年59岁的菲佐腹部等多处受伤,情况危急。直到夜里11时(北京时间16日凌晨5时)左右,斯副总理托马什·塔拉巴才对外宣布,菲佐暂时脱离生命危险。目前,菲佐仍在重症监护室。

      迅速从外事活动中赶回的当选总统佩列格里尼短暂看望了菲佐,他们交流了几分钟。随后他向民众表示:“菲佐的伤情仍然很严重,他非常非常累,不可能与他交流更长时间或谈论有关政治问题,他需要休息。”

      刺杀事件给斯洛伐克本国及欧洲各国带来巨大震动,消息瞬间登上各大媒体头条。斯本国及欧洲、美国领导人纷纷对袭击事件表示谴责。

      菲佐被称作斯洛伐克独立后“最成功的政治家”,曾在2006年至2010年、2012年至2018年期间担任总理。在同事眼里,他是十足的工作狂。2016年,他曾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但整体身体素质不错。目前菲佐领导的方向党执政联盟仍掌握国家权力。如菲佐暂时不能胜任工作,将由斯洛伐克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卡利尼亚克临时接替,召集并领导内阁会议。

      枪手在行凶后被当即逮捕。他名叫尤拉吉·辛图拉,是一名71岁男性,曾是一家购物中心的保安,出版过三本诗集,还是斯洛伐克作家协会会员。2016年,他还曾与他人共同创立“反暴力政治运动”,他在请愿书中写道:“我们可以不满,但不要暴力!”然而多年后,他自己却成了一名施暴者。凶手的儿子在接受采访时对其父亲的做法表示震惊,称其没有精神和心理疾病,合法持有枪支,不清楚其作案动机,但他此前“没有投票给菲佐”。

      斯洛伐克内务部长埃什托克称,初步信息表明,肇事者有政治动机,是在总统选举(4月6日)后不久作出的决定。随后,凶手在调查中也坦白了自己的作案原因:“不赞同政府的政策。”这随即引发热议,许多民众对此感到愤怒和不解:因为政见不同,就要取人性命吗?!

      在斯洛伐克,一般的枪支许可证可以颁发给年满21岁的申请人,要求申请人无犯罪记录,身体健康、心智健全、有拥有枪支的正当理由,并通过枪支法、安全操作和急救等方面的考试。据此前统计,斯洛伐克每百人拥枪数为6.5支,排在全球第115位。

      寻找这次刺杀事件的根源,“枪支泛滥”可能不是正确的方向。

    菲佐的预言

      菲佐遇刺,竟是一语成谶!

      4月10日,菲佐曾在社交媒体上发出警告:“反对党进步斯洛伐克党助长的不良社会情绪,可能会导致政界重要人物被谋杀。”菲佐可能想不到,悲剧竟在一个多月后发生在自己身上。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菲佐一直反对盲目对俄制裁,反对军事援助乌克兰,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主张立即停火,开启和平谈判,这些都与欧洲大国意见相左,而与邻国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的主张相近。菲佐还和欧尔班共同反对欧盟移民协议以及废除欧盟成员国否决权。菲佐的一系列主张得到了国内选民的支持,却也让他在西方盟友眼中显得“与众不同”。

      美西方主流媒体,甚至斯本国媒体也频繁对其进行攻击。他们认为,菲佐上台后,斯洛伐克会成为西方盟友中继匈牙利之后的又一个“刺儿头”,甚至对其进行妖魔化宣传。而菲佐认为,自己的政党只是把斯洛伐克的国家利益放在了首位。

      自上任以来,菲佐便在国内开展一系列改革。他推动刑法修正案,国会在今年2月批准了司法系统改革,废除特别检察官办公室。4月,政府又批准关闭斯洛伐克广播电视台RTVS,原因是菲佐认为“一些亲西方媒体涉嫌散布虚假信息,刻意制造社会对立”,并计划用新的国家广播公司取而代之。

      对此,斯国内反对党多次号召民众游行示威,在社交网络媒体加大对菲佐及其政府的攻讦。欧盟和美国也频繁表达所谓“对斯洛伐克可能削弱法治的担忧”。

      一圈改革下来,执政联盟确实遭遇了很大阻力,也让他们树敌颇多。

      埃什托克在事发当天直言:媒体应对菲佐遇刺事件负责。他批评部分记者“散播仇恨并放弃社会责任”,“对总理的攻击就是对民主的攻击”。目前,斯内阁将事件责任归咎于“自由主义反对派及媒体对执政党毫无人性的攻击以及对社会仇恨的煽动”。

      “民粹主义极端分子”“绝对欣赏独裁主义”“为复仇而生的斯洛伐克人”“菲佐正在走向政治的垃圾箱”……网络空间充斥着针对菲佐的语言暴力。

      枪击发生在斯洛伐克,但散播仇恨的不止于斯洛伐克媒体,政治极端化更不止于斯洛伐克一国。

      捷克社会科学家马雷克·赫鲁贝茨表示:“目前看,此次针对菲佐的袭击出于政治动机,这是自菲佐胜选之前就一直存在的、由反对派主导的社会‘审查、镇压和军事化’的延续,他们持续利用主流媒体对菲佐及其政党进行言语攻击,而现在演变成了暴力行为。显而易见,美国的政治风格——暴力和军事化正在欧盟日益盛行。”

    从政为何“高危”

      事实上,欧洲近年来针对反自由主义者的暴力事件频发,政治极化趋势正在加剧。如今,欧洲政客发言时言辞强硬、攻击性增强,并不惜妖魔化对手等趋势愈发明显,成为暴力事件的一大根源。

      2008年以来,欧洲经历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新冠疫情、地缘冲突和能源危机,安全担忧加重、社会不平等加剧和生活水平下降等因素导致极端政治观点变得越来越流行,右翼极端势力上升,包容性和宽容等价值观受到挑战。

      据统计,2023年,德国警方共登记了2790起针对政治人物的攻击行为,大约是2019年登记数量的两倍。绿党去年报告了1219起袭击事件,比2019年增加了7倍;选择党去年报告了478起;德国总理朔尔茨领导的社民党报告了420起。最近一次是5月9日,两名选择党议员在纪念德国宪法颁布75周年的活动中遇袭。

      从政突然成为高危职业。随着6月的欧洲议会选举日益临近,这些事件想必也让议员们倒吸一口凉气。对此,中国-中东欧研究院研究员拉迪斯拉夫·泽马内克向记者表示,在欧洲“自由民主国家”发生的针对政客的袭击已呈日益增长趋势,不论左翼还是右翼,受攻击的主要是自由主义的反对者。

      就连“民主灯塔”美国,都爆发了诸如“国会山骚乱”事件。而斯洛伐克对外依存度大、回旋余地小,处在地缘政治势力争夺的前线,社会矛盾的暴露则更加集中。

      2018年,斯洛伐克调查记者扬·库恰克及其未婚妻被谋杀,引发了大规模抗议活动,在抗议持续数周后,菲佐被迫辞职。也是从那时起,斯政府几乎每一两年就换一届,直到去年底菲佐重新当选总理,以及上个月佩列格里尼当选总统后,斯政局才开始整体走向稳定,但菲佐遇刺事件再次反映出斯洛伐克社会的深层次矛盾仍需解决。

      “我们找不到词语来形容这次暗杀企图的‘疯狂’,没有人想要这样的斯洛伐克。”卡利尼亚克在发言中呼吁人们反思发生的事情。这几天,斯洛伐克的政客们确实都在反思,都在呼吁“不要以仇恨回应仇恨”。

      再狂暴的事件都终将平息,但政治潮流不然。欧洲极端化政治表达能否回归妥协精神,裹挟于大潮中、激进甚至“疯狂”的个体能否平静地回到家中,把枪收好?

      人们不得而知。

      (本报布拉格5月17日电 本报驻布拉格记者 杨艺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