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粗茶

    作者:邱云安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15版)

      记得小时候,在我老家菜地边的山坡上有十几株茶树。它们根系发达,树干粗壮,虬枝缠绕,绿叶茂盛。每年春天,在潇潇春雨的滋润下,茶树齐刷刷地抽出鲜嫩的新芽。一片片嫩芽支棱着,仿佛一个个张开的雀嘴,惹人喜爱。

      谷雨时节,茶树上的叶子铆足了劲地生长。母亲赶忙放下其他农活,挎着菜篮采摘嫩芽。她说,别看这些茶树老,但是它们长出的茶叶味道浓郁,十分耐泡。在农人看来,茶叶耐泡、茶味浓就是好茶。

      父亲把采摘来的茶叶放在簸箕里摊开晾晒,茶叶的香气便慢慢地散发出来,中途要均匀地翻动几次,达到去除水分的目的。

      吃过晚饭后,父亲将大铁锅清洗干净,烧至发白后,倒入晾干的茶叶,随即用他那粗糙、布满硬茧的双手不停地翻动,使茶叶在铁锅里受热均匀,水分快速蒸发。片片青芽像是父亲手中翻飞的蝴蝶,飞旋起来,又轻轻抖落,让人心生欢喜。不一会儿,父亲的手掌已被茶青染黑。他还不时叮嘱灶边负责火候的母亲加柴,或是撤去一些柴火。待青翠的芽叶慢慢地变成暗绿色,父亲便将它们倒进簸箕里揉捻,就像揉面一般。之后是摊凉,再回锅炒干,这就算大功告成了。

      父亲把这些自制的茶叶用淡黄色的、能防潮的土纸包着,藏在谷仓里。父亲说,新茶在制作过程中历经高温炒制,若是直接饮用,容易上火,所以要放一放再喝;放置一段时间也能减少茶对肠胃的刺激,让茶汤的口感变得更好。谷仓干燥、避光、防潮、防串味,是新茶最理想的藏身之地。新茶的香气很快就在谷仓里弥漫开来。

      在农人眼中,茶叶还是一种好药材。遇上风寒、积食、咽喉肿痛等,用陈年茶叶加盐煮上一碗浓浓的茶汤,喝下去就舒坦多了。身上被虫咬了,或是长疮了,可用茶叶嚼烂后敷上。据说谷雨节气采制的茶叶有清火、明目等功效,甚至可以“辟邪”。所以到了那一天,无论天气晴好还是刮风下雨,村里人都会采制新茶。

      我们常用“粗茶淡饭”来形容农村的伙食,我想,这种由农人简单炒制的茶叶也算得上是一种粗茶。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存是根本,吃了上顿没下顿,一大家子的生计温饱还没解决呢,能喝上这种农家自制的茶叶已感到满足。

      在我们村,上别人家串门,不管你渴不渴,主人总是先烧一壶开水,沏上一壶粗茶,一边喝茶,一边聊聊家长里短、轶闻趣事。干农活时,农人也会泡上一壶浓浓的茶汤,喝下去,提神醒脑,身上似乎又有了使不完的劲,连说话的声音都洪亮了些。

      记得父亲每每从田里劳作归来,总要提起茶壶往茶碗里倒上一碗,一饮而尽,而后又倒上一碗,坐下来,细细品咂。他眯着眼,脸上露出惬意而满足的神情。那翠绿、浓酽的茶汤,或许让父亲听见了春天的鸟鸣,也回味起农家生活的苦与甜。

      (作者:邱云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