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在抚州,赴一场千年的文化之约

    作者:沈源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7日 14版)

      春将尽,夏即至,气候温宜,万物并育,最是一年出行休闲的好时节。

      一场大雨,把抚州宜黄县的天空洗得分外纯净。云山悠悠,江西大地水汽氤氲。

      来到曹山附近,我远远看到路的两旁,早已停满了车,游人扶老携幼,结伴向前走去。是什么活动吸引了这么多人?

      原来,前面有个马术小镇,一场“那达慕”大会正要举行。初闻似乎突兀,南方之地何来北方草原的传统项目?原来,随着我国南北地区交流越来越频繁,北地边陲的蒙古马要到更远的广东、海南等地,需要一个中间地带来逐步适应环境,而宜黄就是这样的好地方。

      既然有地理之便,县里索性创办了一个马术小镇,满足南方人对北方马、驼等动物的好奇。五一劳动节,当地更是以“马”为媒,把最受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那达慕”搬了过来。

      青山绿水间,骏马赛、红驼赛、驼球赛、骑射和摔跤比赛等轮番上场,马蹄声、驼蹄声、草原汉子的呐喊声、蒙古族姑娘的悠长歌声此起彼伏。我与一位迎面走来的蒙古族汉子攀谈,才知道参加演出的演员和骏马,都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乌拉特前旗。汉子说自己过去没离开过草原,现在除了放牧,也时不时到全国各地走走,因为自己养的马好,还经常到南方表演。说到这里,他那古铜色的脸上满是幸福。

      车在秀美的乡村公路徐行,一片片晶亮的水田不时掠过,水牛负犁默行,稻农弯腰插秧,好一派优美的南国田园风光。

      我们一行人来到曹山景区的中秋小镇。一片不大的平地上,临时搭建起了广场,只见数百张书桌整齐地排列,近千名中小学生和各地诗词爱好者,正手握毛笔,静静地书写。旁边的水岸上,一棵棵高大茂密的绿树,掩映着湍急的溪流奔向远方。

      不一会儿,广场上响起了诵读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登飞来峰》《泊船瓜洲》《梅花》《春夜》《元日》,一首首王安石的诗词名篇,响彻小镇上空。

      用书法、诵读的方式,纪念这位抚州籍的文化名人,可谓别出心裁。在写字的阵列里,我发现一位女士在写完王安石《梅花》的诗句后,又用韩文抄了一遍。我试着上前一问,果然是来自韩国的游客。她说王安石在韩国的知名度也很高,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的改革家、文学家,又说自己很喜欢中国书法,也喜爱这里的山水。

      夜幕降临,华灯初放,宽阔的抚河无声地流去。紧临抚水的临川区历史文化街区文昌里,早已人声鼎沸,一派热闹景象。

      “开席喽!”伴随一声吆喝,一场“汤翁家宴”在阵阵喝彩声中拉开帷幕。160多桌宴席在古色古香的郭家湾老街摆成长龙,18道色香味俱全的当地特色菜肴陆续上桌,来自四面八方的1600余人围桌而坐,场面很是壮观。人们享美食、品文化,欢度劳动者自己的节日。

      赣东地区的美食文化,也需要借助400多年前的汤显祖来传播“食力”。

      “汤翁家宴”不仅是千年文昌里的独家盛事,更是一场美食的狂欢。为了更有仪式感,开席前,演员们扮成汤显祖和同时代的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以及二位笔下的人物,迎接大家的到来。

      “临川旧郡,梦想之舟济沧海;抚州新城,霓虹焕彩接云衢……”扮演汤显祖的演员诵起《五一劳动赋》,祝福大家勤俭持家、生活美好。家宴的中心区设置了古戏台,舞蹈、古风民乐、非遗表演、有奖问答……一个个节目和互动活动轮番登场,台下不时传出喝彩声和击掌声。

      来临川,不能不体验汤显祖留下来的戏曲文化。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旷世绝恋早已家喻户晓。以此为主题的大型沉浸式实景演出《寻梦牡丹亭》,则更具当代色彩。该演出以《游园惊梦》《魂游寻梦》《三生圆梦》三折为主线,结合现代的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技术,将伟大戏曲家笔下的亭、台、楼、阁、榭等一处处舞台场景复原得更为宏阔,也更如梦似幻,大有“迎入日月万里风”的气象。汤显祖笔下“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一次次生命追问,更向观众传递了“来天地,变古今”的思考。

      戏台远处,文昌塔灯火粲然。作为这场节日大戏的背景,文昌塔见证了今世古时的交融。据报道,仅五一假期的前3天,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人次欣赏了“临川四梦”里的戏梦人生。身边的一位观众说,自己高龄的爷爷已看过两次了,却还想着什么时候再来看一场。

      如果时光倒转,中国观众如此眷顾汤翁,那么,同时代的莎翁若到此,怕也要掏出一管鹅毛笔,写一写这样的盛大场面吧。

      雨中的乌江两岸,绿树含烟,一簇簇灌木上长着藤蔓,很有柳宗元笔下“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的意象。走进乐安县的流坑古村,犹如重返古人生命的花园。巨大的樟树林苍翠欲滴,完整的古村落整齐有致。

      村子曾因《光明日报》1996年的一次报道而闻名于世,古民居也因此得以完好保存。五桂坊、状元楼、大宾第、“理学名家”宅、文馆等重要景点,让人目不暇接。今人正是从众多繁复而精雅的古老建筑中,得以窥见千年前古人的丰盈心灵和至美精神。

      史载,流坑古村以重教享誉,因科第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古典样本。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的美誉,是耕读传家的经典范例。

      难怪,在街巷,在桥头,在塘边,在树下,到处可见穿着红红的状元服、戴着状元帽的孩子们,在家长周围嬉闹和追逐着,格外可爱。这一道美丽的风景,也寄寓了家长们来这里沾沾“状元气”的美好心愿。摩肩接踵的游人中,有人穿着大红大紫的状元服,也有人穿着更为素净的汉服。看来,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元,服饰的审美也更加多样。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古街的一角,一位女歌手正在弹唱《张三的歌》。看到旁边坐着一位男歌手,我想他们可能是同伴,便跟他们聊起来。原来,二人都曾在上海学习音乐专业。男歌手曾在丽江演唱,后慕名来到流坑古村,觉得环境很好,又叫来了同伴。仔细打量正在唱歌的女歌手,时尚而不失端庄,歌好人美,琴声悠扬,引得游人驻足聆听。这时,一个小女孩毫不怯生地走向女歌手。女歌手把小女孩揽入腰间,她们相依相偎的温馨一幕,感染了众人。

      节日里,流坑古村开启每天的“青春音乐荟”“打船歌”等小而美的“全园演艺”表演模式。古村的夜晚,成为流光溢彩、如梦似幻的大舞台。

      这不,古村的王牌节目《流芳》正在上演。舞台绕着古村水塘,不断变换场景,引导着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呼啦啦地这一处、那一处地奔跑,也将千年流坑、百世流芳的历史,做了一个形象化的展示。

      文旅正在下沉,星星点点地嵌入村庄社区,让日常劳作的人们,也有精神的富足。

      回想起来,这趟抚州之行,竟像是赴了一场千年的文化之约。文化的力量,需要时间的蓄积;它的绽放,会藏在久久为功的深处。

      (作者:沈源,系文化学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