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基地化+多主体+全过程” 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新模式

    作者:周骏 陈前虎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04版)

      浙江工业大学是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和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始终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办学宗旨,走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前沿,按照“知行合一、产教一体、德行一致”的教育教学导向,形成了“基地化+多主体+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厚植家国情怀 夯实乡村振兴思想根基

      学校城乡规划专业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生命线贯穿工作全过程,强化问题导向和顶层设计,在要素整合与协同融通上下功夫、出实招、求突破,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全力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明确“十大”育人工程、37项重点举措,打通诸多难点、堵点和痛点。

      在城乡规划专业的育人图谱中,思政教育是最鲜明的底色。自浙江省实施“千万工程”以来,立足专业、学科及行业特点,始终以“助力乡村振兴”为办学宗旨,培养乡建人才,率先举办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吸引了全国百余所高校、近万名大学生参与乡村建设。城乡规划专业创建了全国首个引导设计类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社团组织——乡建社(第五届全国“互联网+”创新大赛银奖项目),开设《乡建实践》课程,2023年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在有力支撑国家一流专业(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同时,深度响应乡村振兴国家战略需求。学生党支部与村支部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开展“红色筑梦乡村行”“学红色党史·悟乡村振兴”“教授·博士党员服务乡村振兴宣讲”“我为乡村带货促富裕”和“新三农思政到田头”等党建活动,通过“第一课堂”联动“第二、第三课堂”,增强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基地化实践教学 全过程培养复合型人才

      城乡规划是一门文理工交叉的综合性学科,强调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在开展基地实践过程中,城乡规划专业通过现场调研、规划设计、建设指导、方案汇报、科普创业等形式,助力学生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格局与思维方式。在“千万工程”指引下,城乡规划专业将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乡建实践》搬到田间地头,改变课堂教学“闭门造车”的传统,使学生的设计方案更接地气。利用暑期引导学生入村参与乡建,体验农村劳作,协同村委、施工单位将优秀设计方案落地。创办新三农思政讲堂,邀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亲临授课,同时利用新技术开发“乡村云”平台,打造乡村虚拟仿真场景,线上线下推广人文旅游与特色产品,多方对接筹措村庄发展资源。学校“龙门古镇综合教育基地”获2024年度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

      城乡规划专业通过组织全国大学生乡村规划竞赛,引领近万名大学生为5省130多个村庄提供规划建设指导。多年实践不仅培养了一大批乡建人才,还打造了一批网红乡村产业。如浦江县潘周家村“一根面”等乡村特色产品家喻户晓,并登上中国梦想秀舞台;新昌县镜岭镇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样板工程;台州市黄岩区半山村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多个乡建项目获得“互联网+”、挑战杯两大赛事奖项共计10余项。

    多主体协同办学 共创教学联盟育人模式

      针对多主体协同培养信息不畅、渠道不通,共建共培共享机制不顺、资源不足,导致师生“下不去、扎不住、出不来成果”的痛点,城乡规划专业充分利用浙江乡村建设先行先试的地域优势和实践经验,率先策划组织并连续10年举办暑期大学生乡村规划创意竞赛,从浙江起步,走向中西部,走进云南、贵州革命老区,吸引全国百余所建筑规划院校近万名大学生参与;组建共富行动联盟,组织浙江省规划设计类院校“10(所高校)+1(个基地)”联合课程设计,打造共谋、共教、共评、共享、共用的“五共”人才培养与教学组织模式。

      通过政产学研共谋课题、共同指导、共评作品、共享成果、共同创业,城乡规划专业为好用、实用、管用的人才培养搭载体、导真题、强师资。搭建由设计院、建设单位和地方村社参与人才培养的多主体“协同化教育”联盟,与20余家省市规划设计科研机构合作共建覆盖全省11个地市的50余个政产学研基地,为研究生党建共建、思政教育、联合设计、研究选题、创新创业、公益科普等提供场景、舞台和素材。城乡规划专业聚焦前沿实践,通过多轮预研与讨论,与多方共谋研究选题,实现了校内校外双师群联动,全过程共同指导学生研学;同时兼顾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双要求,遴选评审专家,共评学生作品;深化产学研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建立多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展望未来,浙江工业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为己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助力浙江“千万工程”、服务国家乡村振兴重大战略持续输送乡村振兴复合型人才。 

      (作者:周骏 陈前虎)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