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并无可靠依据

    ——访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穆勒

    作者:李函林 车云龙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6日 12版)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并无可靠依据,目前中国汽车出口数据不支持“产能过剩”这一论断,德国愿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全球低碳转型。

      对于近期一些国家炒作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穆勒说:“中国大约16%的汽车产量出口海外,而德国汽车业每四辆汽车中有三辆出口。我们不是抱怨产能过剩的合适人选,相反,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接受竞争。”

      欧盟委员会日前发起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预计将在6月5日之前出具初步报告。针对欧盟对中国汽车产业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反对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

      “德国汽车产业主张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征关税不是解决贸易问题的正确途径。”穆勒说,汽车工业是高度全球化的产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希望欧盟与中国就存在的分歧展开对话。公平竞争是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额外加征关税等举措并不能解决欧洲和德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挑战,反而可能导致贸易冲突。”穆勒认为,德国汽车产业与中国的经贸往来为德国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和丰厚利润,助力德国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数字化转型,而贸易冲突将阻碍转型进程。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成功经验对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在穆勒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市场的活力惠及全球汽车产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德国汽车产业将持续深耕中国市场。

      穆勒认为,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是德中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德国愿同中国汽车产业加强在智能网联、自动驾驶、低碳减排等领域合作,并欢迎中国车企赴德投资。

      (新华社柏林5月15日电 记者李函林、车云龙)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