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星期三

    数字加持 打造城市生命线工程

    讲述人:安徽省合肥市城乡建设局市政公用管理处副处长 吴云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5日 07版)

      【一线讲述】

      近日,合肥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监测中心预警了一起因施工作业导致的供水泄漏三级风险事件:在人流量较大的蜀山区金寨路与南二环交口附近,管道长期暗漏,很可能导致路面塌陷。我们第一时间通知合肥供水集团,该集团立即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处置了险情。

      实施城市生命线工程是加快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的重要之举。

      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合肥市拥有重要桥梁224座,城市地下管线总长2.4万余公里,传统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模式以人工巡检为主,辅以定期检测,安全隐患不容易发现。为破解城市安全发展难题,合肥市联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启动了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重点覆盖水、气、热等年代久远的管网和人口密度大的高风险区、安全敏感区,逐步建立起合肥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目前已经覆盖137座桥梁、7316公里管线,累计布设100多种、6.4万套前端感知监测设备。

      我长期从事市政公用行业管理,有幸见证并参与了城市生命线工程从无到有、从局部到全域覆盖的过程。我们在全国率先建立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运行监测标准体系,编制发布两项省地方标准。目前正在牵头编制一项国家标准,填补国内城市生命线工程标准的空白。

      借助城市生命线工程,合肥市城市基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实现了从被动解决到主动防控的转变,风险防控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高。截至4月底,合肥市已累计处置供水管网泄漏、内涝积水、桥梁结构损伤等各类风险预警800余起,风险排查效率提升70%,事故发生率下降60%。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刘梦、苏雁、杜倩、常河、任爽、李宏、张国圣、严圣禾 本报通讯员 李梦、金永成、芦猛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