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努力打造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

    作者:段江燕 屈学书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04版)

      作为临汾职业教育的排头兵,临汾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省临汾市政府举办的唯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是山西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全国生物技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目前,学校拥有1所附属医院,设有6系2部,现有教职工650余人,在校生9700余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全国环境教育示范校”,山西省“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教育对口支援先进单位”“科普教育基地”等荣誉。学校在2023年ABC中国高职院校排行榜中位列第411位,山西省内排名第6位。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党建赋动能、以创新激活力、以融合求发展、以服务增效应,坚持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丰富办学内容,打造办学特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成功实现跨越式发展,驶入高质量转型发展快车道。2023年,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提出新时代学校发展的新方向。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凝心聚力抢抓发展机遇,向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积极打造省内领先特色院校。

    强基赋能 建设党建引领新样板

      学校以省级“双高计划”项目建设为载体,组织实施“党建领航、强基铸魂、先锋培育”三大工程,坚持“方向融合、思想融合、组织融合、任务融合、队伍融合”,构建以教工党支部全国党建样板支部实践案例“双融双促、三亮三比、四优四创”工作机制为纵向路径,以“五四”“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育人聚合机制为横向路径的党建领导管理闭环机制,开展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清廉学校。坚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政治建设引领职业教育实践,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学校事业发展第一线,切实增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依法治校办学的能力,凝聚起空前发展合力。

    践行使命 打造立德树人新名片

      学校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学校配齐配强“三支队伍”,建设省级思政工作室,持续开展“三进”工作,加强经费支持和绩效保障,不断健全思政育人工作机制。全面实施铸魂育人“三个一”工程,加强思政课改革创新和课程思政建设。学校先后打造出国家在线精品课程1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7门、职教“金课”7门、思政微课90节,在山西省首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荣获2项奖项,获优秀教案3项。

     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活动,打造“4373”美育工作模式和“43335”劳动精神课堂育人模式,创建“一站式”学生社区试点,组织“青马工程”培训。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万余人次,被评为山西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五四红旗团委,2名学生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发力精神文明建设。学校实施“三园”创建计划,确立校训、校徽、校旗、校庆日,凝练“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临职”精神。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建设“一系一品”文化项目,打造社团嘉年华、心理剧、校园歌手大赛等特色品牌文体活动。精心构建“尚能”校园文化体系,创建省级特色文化育人品牌14个,以“433443”特色做法,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校园。

    建强师资 建设科教融汇新高地

      学校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实施科研强校工程,有效衔接教育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推进科技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学校构建“六级递进、赛教融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和集“公平之维、效能之维、数据之维、生态之维”于一体的“四维”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获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市级职工创新工作室2个,省级“双师型”教师、山西省“百千万卫生人才培养工程”骨干精英人才5人、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人、“三晋”英才18人、“三晋”技术能手2人。近年来,学校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为标杆,教师荣获教学能力大赛奖40项,国赛奖9项,取得国赛奖项总量全省第一、省赛奖项总量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

      推动科技创新融入学生发展。学校积极加入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构建“课赛研创”四位一体、协同共育的“双创”育人模式。学生荣获各级技能大赛奖270余项、国赛奖6项,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奖49项、国赛奖4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27项、国赛奖3项,获奖数量、质量均位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

      推动科学研究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学校成立校科协和博士工作站,构建了“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级”校地融合、四级联动科研课题培育激励制度体系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应用研究,提升学校办学软实力。

    服务发展 塑造技能强国新引擎

      针对目前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新形势下,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核心,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围绕产业转型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培养更多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建造起临汾产业人才的“蓄水池”,构筑起临汾职教的“新高地”。

      服务地方政府,提供人才红利服务区域发展。学校紧紧把握山西省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和“三区三地”发展定位,围绕临汾市“1355”战略及“双城”建设机遇,以智能制造、康养等重点产业为切入点,创新政行校企办学体制和产学研合作机制,担任山西省职业教育生物化工教指委主任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学生实习工作专委会主任单位、山西省职业教育文化素质教学指导委员会虚拟教研室主任单位,联合政府、行业、学校、企业共100多家单位,成立“临汾职业教育集团”,搭建校企、校地、校校优势互补共赢合作的“立交桥”。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建“平阳工匠学院”,建设郑荣华博士工作站和名师工作室,搭建“产学研训创”五位一体科创平台。与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市总工会、新疆阜康市、山西侯马市等政府事业单位签订协议,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人才培训,为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近年来,学校为地方院校提供师资培训和学生实训,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务工人员提供专项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服务,为乡村社区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累计3万余人次。

      服务地方产业,协同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学校开设9大类35个专业,遵循“以群建院、跨系互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思路,按照“1+X+Y”模式,构建起“1+6+N”专业群格局。主动对接区域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加入全国生物技术执行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通用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做大、做强、做优与山西产业紧密相关的7个重点专业群。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制造)专业群为省级高水平建设项目,护理(康养)、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医学检验技术、新能源汽车、计算机应用技术、文旅文创等专业群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群。推动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无缝对接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实现学校与区域经济发展互融互通互促。

      服务地方企业,搭建校企合作融合发展平台。学校与开成公司合作成立技术创新中心,主动承接山西省、临汾市科研项目,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与省内外50多家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与科技部示范企业、山西省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华翔产业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ICT)学院,建立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双元育人机制。该机制入选2021年全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

      展望未来,临汾职业技术学院将持续以“建设特色鲜明的职业本科院校”为目标,努力成为培育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 

      (作者:段江燕 屈学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