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烟火人间】天津是个卫

    作者:肖克凡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01版)

      【烟火人间】  

      这座城市的人说话有口音,往往被南方人误为东北人,尽管这座城市性格热情豪爽风趣幽默,但不属于东北,它地处华北而且滨河傍海。这番描述会被误以为是唐山或秦皇岛吧?其实它是天津,俗称天津卫。天津曾是中国第二大城市,城市身份证印着“曾用名”:天津特别市、河北省省会。当然现在是排在京沪之后的直辖市。

      这座直辖市近邻北京,距离北京100多公里,高铁车程约半小时。由于受到首都超大城市辐射功能的覆盖,天津人自称天津是“北京郊区”。多年以来这座城市始终心向北京,中国第一台国产电视机便诞生在天津,却取名“北京牌”,好像真拿自己当北京人了。

      不过京津两市确实大不相同,两地说话口音也相差极大。距离天津城区只有几十公里的杨柳青、军粮城,以及静海、武清、宝坻、蓟州、宁河,它们都属于天津,方言却与天津城区大不相同。

      于是,天津被语言学家称为“方言岛”,在城市周边的“方言大海”里,它就是跟人家不一样,特“各”,“各”得成了个独岛。这独特的口音使天津自称“哏儿都”。即便天津人学会说普通话,那“话风”也是“津味儿”,这可能正是“方言岛”的遗传基因吧。

      多年来有学者(如过世的李世瑜先生)研究“哏儿都”的方言,说它是来自皖北地区。这确是有来历的。当初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从这里(那时叫直沽寨)渡河南下,一路兼程抵达南京,从侄子屁股底下夺得皇位,便给这里赐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

      公元1404年,明成祖令天津建卫,以拱卫京畿,这就使天津成为我国古代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1404年12月23日,皇家档案有载。

      “卫”是军事单位,例如山东威海卫也是如此。天津筑城建卫,驻守此地的军队来自朱姓皇帝的家乡,皖北子弟最可靠。天津卫驻军家属与天津本地人多有交流,油盐柴米不可缺。这便是最早的“军民共建”。天津本地人有样学样,明里暗里学着天津卫驻军带来的皖北口音,久而久之形成非皖北的天津口音,这就是语言的“能产性”。这种“非皖北的天津口音”形成于天津三岔河口地带,后来逐渐扩展,在天津老城地图上,操持这种口音的地方呈现“倒三角形”闭合区域,如今则是全市范围了。

      正是因为天津口音是从皖北那边“飞过来的”,好似插花落地,便形成与周边毫不搭界的“方言岛”现象。2004年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天津市作协文学院组织部分作家前往皖北固镇县实地考察,感觉两地口音确实相似,生活习惯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无独有偶,据说杭州也是个“方言岛”,当年南宋朝廷南迁,将汴梁口音带到临安,继而形成杭州当地口音。看来“方言岛”现象不仅存在于天津。

      天津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埠,几经清廷签署不平等条约,先后出现英、法、美、德、日、俄、意、奥、比九国租界,成为租界最多的中国城市,因此形成“华洋杂处”的格局,城市建筑风格多样。原意大利租界如今建成意式风情区;“五大道”以坐落在原英国租界的五条街区组成,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原法国租界的万国桥就是现在的解放桥,游客搭乘海河游轮从桥下驶过,一路观赏风格独特的建筑,领略“九河下梢天津卫”的民俗景致。

      天津这座城市有史以来得南北大运河之利,五方来居,汇通南北,连接东西,车来船往形成水旱大码头。天津的老城厢建筑有别于九国租界,全然体现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当年孙中山先生莅临演讲的广东会馆,如今成为天津戏剧博物馆,也是日常演出折子戏的茶园,生旦净末丑,神仙老虎狗,尽显天津京剧大码头的风采。老城厢东侧的古文化街,逢周末清早开张的“地摊书市”成为爱书人的热衷之所,接地气,聚人心。

      天津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北方大商埠的百年繁华,塑造了天津人通达乐观的性格,这里充满过日子的烟火气,人们尽享凡俗生活的乐趣。常言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天津是闻名全国的“曲艺之乡”,京韵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西河大鼓、乐亭大鼓、单弦、坠子、相声、快板……令人大饱耳福。天津卫的曲艺园子里,散发着“哏儿都”特有的烟火气息。

      天津也是梨园大舞台,丝弦不断,票房火爆,天津的京剧票友全国有名。1991年创办的“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连年举办影响很大,就连港澳台的京剧票友们也纷纷赶来参赛。

      天津卫不光有“包浆”。近年崛起的滨海新区以其改革开放前沿地标,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一极:生态城、塘沽外滩、航母主题公园、彩虹大桥……代表着崭新的天津风貌。近年走红的天津西北角,以眼花缭乱的各色传统小吃,体现天津这座城市的另一极。所谓西北角其实是“西北城角”的俗称,它坐落在西马路与北马路交口西侧。西马路和北马路正是在当年的天津城墙地基之上,1901年天津城墙被都统衙门下令拆毁,于是四面城基建成东西南北四条大马路,西北城角也就成了西北角。西北角小吃以清真食品特色著称,每天一早,便开始人头攒动,炸糕、卷圈、面茶、锅巴菜、粉汤、熟梨糕、茶汤、乌豆……多种多样的糕点和熟食等,给八方游客带来美食享受。西北角一带的回民饭馆,多年保持传统的清真风味,只有在这里才能吃到纯正味道的红烧牛窝骨和红烧牛舌尾。西北角的馆子不会把高价菜品“踹”给你,在这里跑堂的多为老爷儿们和小哥儿,你若点菜稍稍超量,他们抽身便走,说:“老几位够吃了,打住别点啦。”你若想沏壶茶,小哥儿则说:“那边有茶炉,您受累自己添水吧,小心别烫着哈。”

      这才是真正的人间烟火气,令人气定神闲,令人气顺心安。举凡真正的人间烟火气,那必然是放下身段的,从来不强调什么气宇轩昂。一座城市人间烟火气的标志,首先是利他而同时利己,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缺了谁都不合适,这便构成了和谐社会的生活底色。在天津城市烟火气里,看嘛嘛美,吃嘛嘛香,到哪儿都有逗哏的。一言以蔽之,天津是个卫,这里有活色生香的民间,时刻诠释着“人间烟火气”的涵义,守卫着“人间烟火气”,一时一刻不容消散。

      (作者:肖克凡,系天津市作协原副主席)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