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湖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四个推进”探索“一体化”新路

    作者:吴凡明 成晓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08版)

      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湖州师范学院与湖州市教育局协同合作,在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不断强化自身使命担当,找准职责定位,主动奋发作为,积极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路径、新机制、新方法,着力答好“教育强国,高校何为”这一时代命题。

    聚焦教育理念

    推进思政育人理念一体化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学院坚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践中,坚决摒弃“条块分割”“孤岛育人”的理念,在推进高校与中小学校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过程中,通过与浙江理工大学、湖州市教育局共同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联盟,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中心,以平台为载体积极推动引导各成员单位树立“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统筹大学、中学、小学的课程资源,进一步优化育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形成各学段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育人体系,赋予思政育人新动能。

    聚焦教育主体

    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学院切实践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理念,致力培育贯通式师资力量。

      以提能增智为目标,开展全过程全方位师资培训。学院以线上线下培训方式,构建以国培、省培以及市级培训为主的立体化培训体系;以理论研修、教学研修和实践研修为主要内容,采取跨学段培训,探索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贯通式培训模式。

      以教学实践为主题,开展教育教学一体化。学院以湖州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一体化名师工作室为平台,建立基于“同体异构”的思政课教师共同体,定期开展跨区域跨学段专题研讨、交互授课、示范“金课”展示等活动。

      以特色平台为载体,开展一体化理论宣讲。学院充分发挥校部(市委宣传部)共建的全省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讲习所的作用,全面贯通全市大中小学思政教师宣讲团,开展宣讲102场,全年推送原创稿件161篇。

    聚焦课程改革

    推进研修备课一体化

      建立跨学段研修备课机制,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必然要求与前提条件。学院积极推动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明确各学段思政课内容与形式,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专题研修、集体备课,有效打通各学段之间的壁垒,推动各学段顺畅衔接。

      开展专题研修,共建典型案例。学院发挥高校教师理论优势,指导中小学思政教师集体研修、集体磨课,共同编写教学案例;充分发挥“两山理论”发源地的资源优势,创新推出25门“两山理论”课程思政示范课。多项成果入选省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典型案例。

      突出高校引领作用,研发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活动案例。学院与湖州市教育局共同编写《我和我的祖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案例》,以湖州特色德育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实践,构建了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教学读本,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

      开展“手拉手”集体备课活动。学院依托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备课中心(浙江大学—浙江省),定期围绕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同开展集体教学攻关,举办集体备课会,把握各学段思政课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强化“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聚焦“三个”课堂

    推进育人体系一体化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充分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是思政教育一体化的内在要求。学院依托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的力量,成立思政课程一体化教研组,实施教学教研一体化。

      秉持湖州师范学院“明体达用”校训,推动“第二课堂”建设。学院与中小学校共同组织开展大中小学学生赴美丽乡村发源地安吉县村镇考察活动,让不同学段的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堂变革,打造“没有围墙”的思政课堂。

     依托优势资源,开展“研学课堂”。学院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充分运用“两山理论”发源地安吉余村研学基地、安吉百草原、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等当地红色(绿色)精品研学资源,实现大中学校红色(绿色)研学活动参与全覆盖。

      倡导结对服务,开展“实践课堂”。学院坚持“以生为本”,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5+1”项目服务,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要阵地,深入开展结对服务活动,即开展1次互动红色党课、落实1期“春泥计划”、参与1场“村晚”活动、提炼一批乡村文化建设经验、组织1次“学习强国”领学活动5个重点项目和开展“1”项自选服务,在助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结对服务的“实践课堂”中,一体化推进大中小学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吴凡明 成晓)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