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星期二

    胸怀天下安危 推进全球福祉

    作者:许嫣然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4日 11版)

      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取决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近些年来,地缘政治危机频现,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凸显,这让世界各国深刻认识到,命运与共、休戚相关是当今世界的最大现实,同舟共济、合作共赢是应对挑战的必由之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意识到,人类的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的未来需要大家共同创造。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面对变乱交织的国际环境,中国将坚定做这个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中国将更加坚定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引领人类进步潮流作出更大贡献。

    主动应对全球变局

      当前的国际形势是二战结束七十多年来最严峻和最为动荡的,我国的对外战略也面临新的变局。从现实层面来看,第一,气候灾变等全球性挑战正在持续冲击各国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第二,乌克兰危机再度引发大国对抗,甚至还引发世界新的能源危机、价格危机、粮食危机和金融危机;第三,一些国家从霸权地位和强权政治出发,在科技、市场开发和产业链自由竞争等领域对中国设置障碍。客观来看,国际形势又一次走到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

      从战略层面来看,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多重挑战:

      一是如何平衡发展问题与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多元性和挑战叠加,增加了问题解决的难度,比如人为打破产业链、供应链的相互依存而导致的系统性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新的风险。大国关系进入新的竞争危险期,必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掌握大国博弈主动权。

      二是如何把握局部危机态势与全球格局演进的关系。纵观近年来的地区冲突,不难发现,国内问题国际化、地区问题全球化的表现形式背后有很多全球性因素和大国博弈因素,具有长周期的特征,而且局部争端和地区危机的升级都可能会引发新的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避免让局部危机影响战略全局,是保障中国自身发展和全球福祉的必答题。

      三是如何保持宏阔的大国视野。新时代的中国一直保持奋发有为的态势,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这要求中国始终保持宏阔的大国视野。未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需要进一步放在全球和整体的视野中加以运筹和发展。一方面,要避免陷入与其他大国的攻守模式,落入他国设下的战略陷阱中;另一方面,要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把握战略节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自信担当大国责任

      当前,全球经济危机与俄乌冲突等地缘危机相叠加,各国更需要一个公平、公正、均衡的发展环境。中国如何在全球范围和国际体系层面进一步发挥建设性影响,如何在风险增大的背景下有效维护日益增长的海外利益,是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在百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之下,中国国力空前提升,完成了由区域大国走向全球大国、从国际舞台边缘位置进入中心位置的转变,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展望未来,中国有能力、有责任发挥更多建设性作用和影响,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世界也需要中国担当起更大的历史使命,促进世界朝着更加公正均衡的方向发展,促进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家的繁荣。

      其一,旧有的发展模式已经出现困境,任何恃强凌弱、搞“小圈子”和“集团政治”的行径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共赢还是零和,这些问题既关乎各国利益,更关乎人类前途命运。为推动世界向更加公正均衡的方向发展,中国可以做引领者和探路人。中国向来倡导均衡发展,主张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建立于其他国家不发展的基础上。中国坚定地与世界多数国家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探索新领域、新方式,对现有国际治理体系进行变革和完善,目标就是要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2021年,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这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项公共产品,是对全球发展理念的重要引领。

      其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乐于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相互搭车、彼此成就。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不只考虑一国利益,不搞本国优先,而是胸怀全球福祉。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欢迎更多国家搭上中国发展的“便车”和“快车”,把中国的机遇变成世界的机遇,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推动国际体系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公正公平的机会,向着更加开放、民主的态势发展。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胸怀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因应时代之变,解答世界之问,强调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样建设这个世界给出的中国方案。这一重要理念汇聚了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在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历史关头,为人类向何处去指出了正确方向。

      面对当今世界亟须解决的和平与发展相关重大问题,原有的西方霸权体系所主导的国际秩序越来越不符合国际关系现状。近年来,少数国家大搞所谓的“科技联盟”“民主国家联盟”等封闭排他的“小圈子”,企图维持旧有的对国际事务的操控,这种制造排他、孤立和分裂的做法,不仅会严重影响气候变化等诸多全球性问题的解决,而且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巨大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超越陈旧过时的全球治理理论逻辑,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方案,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应有之义。这既有利于维护中国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又有利于促进世界普遍安全和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世界擘画发展之路、增强和平之力、指引共处之道,将对世界发展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第一,以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西方“普世价值”。西方“普世价值”深度浸染于狭隘的西方意识形态,为他国预设了“美欧模式”前景。与之相反,全人类共同价值汇聚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最大公约数,把西方和非西方都包括在内,其中蕴含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对于推动全球善治的实现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二,以多元主义超越“霸权治理”。在“霸权治理”下,超级大国把自身的利益置于一切之上。多元主义则主张多样性、包容性和互补性,平等面向世界各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此,要推动国际社会充分尊重和包容世界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支持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第三,以全球伙伴关系超越封闭排他“小圈子”。“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日益强烈。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中国正不断扩大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之路越走越宽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让中国的战略运筹更加主动。

      守正道而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复杂多变的当今世界大局中,中国将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安危,推进全球福祉,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繁荣的同时,实现与国际社会其他成员的合作共赢。

      (作者:许嫣然,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