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商洛学院:党建引领 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行稳致远

    作者:张志昌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08版)

      商洛学院地处秦楚文化交汇地、革命老区、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故乡——陕西省商洛市。近年来,学校党委坚持“立足商洛,面向地方,服务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将党建引领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3+3+3”模式把党建与育人育才工作有机融合,坚持扎根地方办大学,努力探索地方应用型本科办学之路。

    聚焦“三个坚持”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坚持政治统领,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高站位、高起点、高质量开展党建工作,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等规章制度,坚决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健全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程,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细落实。完善校院两级教代会、团代会、学代会等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机制,不断提升办学治校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学校连续3年荣获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坚持思想引领,强化铸魂育人成效。学校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善校院两级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制,创新打造“理论学习+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研讨感悟”学习模式。推出《百年红船 党史传奇》《学习新思想奋进新征程》等学习专栏,累计刊载相关文章百余篇,阅读点击量40000余次。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获陕西省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研究基地——商洛学院应用型高校文化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基地、陕西省社科普及基地——社会化问题研究应用科普基地2个省级思政研究平台,获陕西省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一校一品牌”创建项目1项,培育陕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

      坚持固本培元,稳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学校以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依托重大项目、科研平台建立党支部的组织模式,建立健全学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全面落实二级学院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学校党委入选陕西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4个基层党组织获省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建设单位,8名党员获得省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做到全覆盖,党建示范标杆集群初步形成。

    聚焦“三个深化” 持续提升育人水平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五育并举”教育体系。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推进“五育并举”,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由理论课程、实践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将劳育、美育、体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和成长档案,不断完善“五育并举”育人模式。

      深化专业建设,夯实学科内涵发展根基。学校主动适应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学科支撑、高层次人才引领、产业行业需求、协同育人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招生、培养、就业“三向联动”,持续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学校坚持把一流专业建设作为战略抓手,获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1个。紧密对接地方主导产业,建设西北高校首个粮食工程专业,形成了“新材料、绿色食品、文旅康养”等9个专业集群,学科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

      深化体制改革,凝练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学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创新创业学院,持续建设和完善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新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水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学校获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陕西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等省级实践创新平台8个;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4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42项。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20余项,省级以上奖励1900余项。

    聚焦“三个锚定” 着力提高科技工作与服务地方水平

      锚定科技兴校战略目标,稳步提升科研原创能力。学校优化科技评价机制,强化政策引导,用心打造宽松和谐、鼓励创新的科研环境,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科研、推动创新的内生动力。近年来,学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292项;荣获中国专利奖1项,中国发明创业成果奖1项,取得知识产权类成果612项;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1846篇,其中被SCI、CSSCI等核心期刊收录639篇。

      锚定政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地方水平。学校积极促进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努力增强服务地方能力,形成高质量咨政建言报告100余件,参与编制“中国制造2025商洛实施方案”等发展规划、调研报告60余项,为地方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县域重点产业振兴需求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建6支高层次人才服务团,在县域工业园区、产业大镇、乡村振兴示范村、规上企业建立校外博士工作站12个,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锚定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着力打造科普服务品牌。全面整合校内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资源,精心打造“学前教育发展论坛、少儿足球培训、乡村爱心画圃”等基础教育帮扶品牌。以“流动科技馆”为代表的全国性科普特色品牌入选中国科技志愿服务典型案例,获“陕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最美(佳)’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下一阶段,商洛学院将持续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坚守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不断厚植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奋力谱写建设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  

      (作者:张志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