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江西南昌:逛市井老街 品豫章烟火

    作者: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本报通讯员 薛斌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09版)

      【文化中国行】

      一碗米粉,撒上花生、辣椒、小葱,再来一勺自制辣椒酱,开启了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大士院街喧嚣的一天。“嗦碗粉喝罐汤,炸根油条配豆浆”,成为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大士院的必点“套餐”。

      大士院位于南昌城的西北隅,是南昌老城区的繁华地段。不长的街道上,小罗子汤店、小邱水煮、老南昌白糖糕、无矾鸡蛋油条、细英水酒店、油条包麻糍……许多在社交平台上热度不低的小店都集聚于此。每到早餐时分,街头人潮涌动,非常热闹。

      今年年初,大士院街启动改造提升,在保留原有“烟火气”基础上,增设牌楼标识,风格与附近的滕王阁景区遥相呼应,大士院街由老住宅区变为历史文化街区。

      “来的人特别多,生意翻了好几倍。现在每天凌晨2点就要起来准备,一直到晚上8点才能收工。”小吃店主曹锦红说。

      老南昌白糖糕的店铺前排起了长队,软糯香甜的白糖糕,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刚在隔壁吃了拌粉,又来吃白糖糕。来这里就是想品尝当地的各色小吃。”来自安徽的游客汪鹏说。 

      舌尖上的美食之旅背后,是当地文化散发的独特吸引力。

      除了大士院街,集聚着众多本土小吃的南昌西湖区珠宝街,也成为来昌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长400余米、宽约4米的珠宝街与大士院街一样,地处南昌老城区繁华路段。

      这里和美食颇有渊源,满街130余家店铺中,各种小餐饮店就有81家。如今,珠宝街日均客流量已超过3万人次,“五一”假期日均客流量更是超过15万人次,食客排队等候成了常态,有的店铺单日营业额还突破了万元。

      “美食不仅是一种享受,也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白糖糕、糊羹等南昌特色小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感受了南昌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魅力。”从武汉来旅游的大学生王静说。

      大士院街与珠宝街之间,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

      小吃摊前熙熙攘攘的人群、空气中弥漫的香气,凝聚着南昌的文化韵味。不少游客会在大快朵颐后来上一场城市漫步,钻入街头巷尾沉浸式体验城市的人文气息。

      在南昌市西湖区,文旅产业已经被当地作为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

      每天晚上,南昌市青云谱区的洪都夜巷中,在当地颇具名气的餐饮小店里,欢笑声、干杯声、叫卖声不绝于耳。

      “2020年,我们将历史自然形成的新溪桥北二路餐饮街区升级打造成了‘洪都夜巷·文化商业街区’。”青云谱区洪都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赵文介绍,沿街23栋楼共有商铺116家,商业业态加上古朴的建筑,让洪都夜巷成了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商业IP。

      “夜市火了之后,许多游客来探店,并在网络上分享,于是我们就成‘网红’喽!”餐饮店店主罗顺华说。

      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南昌共接待游客1.9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7.79亿元。“城市旅游最关键就是营造氛围。我们要让游客在青砖黛瓦里,找寻老南昌的记忆;在老街古巷中,感受人间烟火气。”南昌市文广新旅局宣传推广科负责人杨希勤说。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李玉兰 王洋 本报通讯员 薛斌)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