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大宁的暖风

    作者:本报记者 刘已粲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04版)

      【驻村手记⑧】  

      一转眼,我已在大宁度过了驻村的第一个春天。在这美好季节里的所见所闻,于我而言,实在是新鲜。

      明亮的黄土,先是冒出星星点点的绿,而后,一天一个样。胭脂红的杏花开了,绯红的山桃花开了,雪白的梨花、粉白的苹果花亦不遑多让——

      大自然是一天也不等人,不容大家多作反应,遍野又是落英缤纷。好在,大宁沟壑纵横,塬上和平川的光照和温度有一定差异,这边花谢,那厢刚开。这个春天,我终于能熟练地分辨出这几种果树了。

      说不上从哪天开始,纷繁夺目的绿色,便一下子晕染开来,远山、近前,高处、低处,深的、浅的……

      我兴奋地闯进这绿野之间,端详着每一种植物,尽管大多叫不上名字,却不由得生出一种踏实感,感觉自己正与土地一天天亲密起来。而与土地最亲密的农人们,也开始忙活了。

      最先热闹的是大棚。清明前后,甜瓜苗、番茄苗、豆角苗等刚扎下根,菠菜已能够收获。进棚不久,细密的汗珠就从额间渗了出来,一看温度计,已是三十多摄氏度。

      穿棚而出,再看田间,气派的平地机轰隆而过,冬日的苍茫一扫而光。站在高处遥望,一块块平整的土地,闪烁着褐色的、温暖的光芒,我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词语,是“漂亮”。

      对于“漂亮”,果农们则有着更为“专业”的理解:要想在秋天收获满满,非得在春日里把果树修剪得“漂漂亮亮”。瞧啊!农技人员正拿着修枝剪刀四处奔忙,农户们则争相邀请专家到自家果园做客。

      气温越升越高,谷雨过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沉睡的土地,彻底苏醒了。雨过天晴,春耕拉开了序幕:小货车穿村而过,叫卖种苗,沿着村道兜兜转转。农民们鱼贯而出,播种、栽苗、灌溉、施肥……原本寂寥的土地,竟显得有些“拥挤”了。

      如我这般节令不辨、五谷不分,起初没少闹笑话。向乡亲们请教种植的学问时,我常常纳闷:日子怎么对不上?后来才恍然大悟:在田地里,说的都是农历。

      “春雨惊春清谷天……”吟着从课本里学来的节气歌,我奔走在田间地头,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节奏。此前,我是靠着朋友圈的提醒,跟风“过节气”,而在这个春天里,我懂得了仰赖节气的提醒,来把握农时。

      土地之外的大宁,亦是一片生机勃勃:大宁县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项目和大宁京开风光互补100兆瓦光伏项目落地生根;大宁县煤层气液化及应急调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去年竣工的晋西南(大宁)水果交易中心和大宁县轻工业园区已开门“迎客”;由大宁、吉县联合举办的“大吉520”英雄会汽车越野文化季,掀起了沿黄村落的文旅热潮……

      白昼越来越长,暖风中,已有了夏天的味道。罗曲村的大棚里,甜瓜已有拳头般大小——瓜熟蒂落的日子,不远了……

      (本报记者 刘已粲)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