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和朱鹮一起飞翔的岁月

    讲述人: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高级工程师 张跃明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13日 07版)

        陕西洋县,朱鹮飞过水面。本报记者 周梦爽摄/光明图片

      【一线讲述】 

      如今的陕西省汉中市洋县,随处可见朱鹮翩翩起舞的身影。我加入朱鹮保护队伍已有30多年。这些年头儿,因为朱鹮的陪伴,也变得与众不同。

      以前,由于湿地的减少以及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朱鹮的生存环境迅速恶化。经过多年艰苦寻找,1981年,人们终于在陕西汉中洋县重新发现了世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国家在洋县设立了专业保护机构。1989年,我荣幸加入这个队伍。当时,朱鹮的数量徘徊在10只左右,随时都有可能灭绝。

      工作从山间巡护开始。报到后第二天,我来到了离县城30里外的高山三岔河驻点,开始了朱鹮数量调查活动。三岔河朱鹮观察点非常偏僻,周围有茂密的山林、错落有致的水田。我想,朱鹮停留在这儿,也是因为这片净土如世外桃源一般。大半个月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四五只朱鹮。而那时,能看到这么多朱鹮的人非常少,我很兴奋。

      那年11月,汉中褒河火车站职工在当地也发现了一只朱鹮,单位立即派我们去跟踪监护,这一去,便是六个月。我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早出晚归监护那只朱鹮。1990年5月,我又被调去支援姚家沟观察点。白天我坐在观察棚里,仔细观察朱鹮的一举一动,分析朱鹮的生态习性,晚上则安排村民到朱鹮巢树下值班,谨防天敌上树危害朱鹮繁殖。我第一次看见了朱鹮宝宝,它毛茸茸的,特别可爱。随着它渐渐长大、飞翔,我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

      2000年前后,朱鹮种群数量发展到200只,其中野生朱鹮100只,人工圈养100只,我们终于将朱鹮从灭绝的边缘给拽了回来。随着朱鹮数量增多,过去24小时不离人式地守护朱鹮已很难做到。于是,我们邀请社区群众和我们一起保护。大家都很积极。在繁殖季,朱鹮在巢树做窝,被做巢的树木所有权人便承担了守护的责任;游荡期,在朱鹮主要集群活动地、夜宿地附近,我们会请有责任心的社区居民监测或看护,每周报告朱鹮信息。这个方法有效扩大了朱鹮保护范围,提升了保护成效,还让更多普通人了解和喜欢朱鹮。2005年,我们又迎来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陕西建成两个人工繁育基地,几乎每年都向外输出朱鹮,朱鹮的分布范围从中国扩大到日本、韩国。

      目前,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突破万只,其中野生朱鹮达到6000多只,濒危局面得到有效缓解,朱鹮保护也成为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成功范例。在传统文化意象中,朱鹮是那样洁净秀美,现在,更多人都可以一道欣赏这份传承千年的美丽了。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之殷、郝泽华、李洁、张哲浩、张锐、王雯静、万玛加、王晓樱、陈怡 本报通讯员 金永成、李梦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