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的山里人不敢辜负天地的馈赠,不忍浪费任何一寸土地。于是,在太行山的沟壑间,有了一块块梯田,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田里产麦子、谷子以及各类豆子,贫瘠的大山慢慢变得丰盈、富饶。到了收获的季节,到处都黄澄澄、金灿灿的,如同山里人脸上的笑容,饱满、明亮。
农谚说:“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太行山里的土层薄,不够温润,也不够肥沃,但山里人相信勤能补拙。气温刚刚回暖,大地开始解冻,他们就奔波在田间,一次次挥锄,一趟趟担肥,为种子创造出安心孕育的温床。
仿佛感受到山里人的良苦用心,埋在土壤中的种子奋力向上生长。在千百年来的互相配合中,山里人与种子之间早就产生了默契,并将彼此的命运紧密相连。拂面而来的春风中,有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燥热,还有一缕微甜微腥的气味。此时若凝神静听,能听到自泥土里传来的窸窸窣窣的声响,如冰川破裂,如碎石滚落,那是无数种子共同发出的声响——它们成群结队,一路高歌向前,迎着朝阳,破土而出。
麦怕胎里风,谷怕老来雨。在种子生长的过程中,山里人在田间地头精心守护。嫩芽刚出土时,怕倒春寒来袭,损伤娇嫩的庄稼苗;拔节生长时,要保证水分、养分充足,还要及时除草,防止野草抢走养分;要多松土,让庄稼生长得更快;快要成熟时,开始担忧雨水,雨水太多,庄稼容易腐烂,雨水太少,又担心灌不饱浆……
山里人就像老父亲老母亲对待子女一样,总有操不完的心,总想为庄稼做得更多。这一切,庄稼都看在眼里。它们也不闲着,在拼命地汲取能量,让自己长得更健壮、更高大,这才有能力与暴雨搏斗,顶得住狂风的肆虐,从而在秋收时,捧出一粒粒饱满的果实,装满家家户户的粮仓。它们喜欢看到山里人欣慰的笑容,那是对它们最好的褒奖。
《黄帝内经》有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山里人自古就懂得“食谷者生”的道理。五谷最能添养人的精神气血。婴儿吃的第一口辅食,白发老翁适口的一日三餐——从生命的起点到生命的终点,五谷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山里种出来的五谷,他们从小吃到大,每一口都能吃出感恩与满足,每一粒粮食都饱含地气。五谷强健了山里人的筋骨,也滋养着山里人的灵魂,赋予他们勤劳朴实的品质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无数山里人离开后又回来,念念不忘的是山里的庄稼。山珍也好,海味也罢,山里人永远吃不厌的还是五谷杂粮。五谷的回馈又让人想到它们在田地里生长时,山里人给予的无微不至的照顾,想到山里人手上的老茧与额头上的皱纹。
太行山里,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在生长,山里人陪伴左右寸步不离。他们彼此守护,彼此滋养,在浩瀚的天地间生生不息。
(作者:张君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