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让“养老”成为“享老”

    讲述人: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民政局党组书记 傅建华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5月06日 07版)

      【一线讲述】 

      吉木萨尔县有580多户900多名农村留守、空巢、孤寡老人,当地探索出一条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12座农村互助幸福院,覆盖8个乡镇、27个村。有自理能力的独居老人互助抱团养老,日子过得温馨舒适,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

      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不同于城市,新疆农村地区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吉木萨尔农村地区地广人稀,不仅村与村之间距离较远,村里老年人的密度也相对较低,市场化养老服务很难做到完全覆盖。面对这些困难,县里坚持“能进乡镇则进乡镇、能进村庄则进村庄”的原则,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以更精准的规划实现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兼顾最低成本和最高质量发展。

      以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为例,这座小镇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下辖15个行政村,户籍人口不到2万人。2019年,吉木萨尔县利用厦门援疆资金,投资1850万元建设二工镇互助幸福院,设置床位220张。目前,共有158位老人入住。

      我与70多岁的老人潘竞禄交流过。他和爱人都是二工镇董家湾村的村民。由于子女外出打工创业,家中无人照料,他们很孤单。镇里建成互助院后,他和爱人就琢磨着要住进来,但子女却担心周围邻里说“闲话”。他们来到互助幸福院,看到院里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还能和同龄人交流互动时,感到很满意,并通过沟通打消了子女心中的顾虑。

      让“养老”成为“享老”,核心在于聚焦农村养老的真实需求。县里每个互助幸福院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如棋艺大赛、秧歌比赛等,让老人“老有所乐”;所有互助院内都配套了菜地,延续了农村老人的生活习惯,让老人“老有所为”;从集中养老的方式为老人提供体检、送药、随诊等服务,让老人“老有所养”。

      接下来,吉木萨尔县还将新建2个覆盖9个村的中心互助院,让更多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充实。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方曲韵、尚杰、赵明昊、王建宏、张锐、陈元秋、耿建扩、唐一歌、吴春燕 本报通讯员 李梦、金永成、任盈盈、戴思雨)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