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青春风采】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孙嘉怿眼里,他们都是追“星星”的人,星星是老兵,是烈士,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流血牺牲的人,是中华民族最亮的“星”。
这条“追星路”,孙嘉怿走了整整7年。她和全国各地400余名志愿者组建烈士寻亲志愿团队,跨越7个国家、行走25个省份收集整理4万余条烈士信息,帮助1400多位烈士成功找到亲人……
“让每一位在保家卫国中牺牲的烈士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里留痕。”这是孙嘉怿一直以来的心愿。
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8位老兵的年龄都在85岁以上,一道道如沟壑般纵横交错的皱纹,蜷曲的手上布满又硬又厚的茧。
2006年,一次为抗战老兵收集手掌印的志愿活动让她走近了这群老人。她小心翼翼地帮他们擦洗每一根手指。
“那是握过枪的手啊。”孙嘉怿默默决定,老兵们曾为国家和民族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必须为他们做些什么。
自此,孙嘉怿开始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的志愿活动。她常常利用休假和出差的机会到全国各地看望这些老兵,推着他们出门晒太阳逛公园,陪他们聊天谈心、体检看病。一个电话、一个托付、一个叮咛,只要是老兵们的需求和愿望,孙嘉怿总会想尽办法完成。
久而久之,孙嘉怿与老兵们成亲密的家人。曾和她“结对”10多年的老战士在读报纸的时候每次看到孙嘉怿的新闻都会剪下来,如今已积累了厚厚一本。
“我在全国各地都有亲人,他们都把我当作自己的孩子。”孙嘉怿自豪地说。
“我为烈士来寻亲”
“他是什么样的人?他经历过什么?”为烈士寻亲的想法源于孙嘉怿对外公人生的好奇。她的外公是一名优秀的志愿军战士,但很早就离世了。孙嘉怿对他的了解很少。
为了探究外公的过往,孙嘉怿加入了很多老兵群。她还养成了利用出差机会去烈士陵园祭扫的习惯,参观后将拍摄的陵园照片和自己的感受分享到网上。
2017年,孙嘉怿第一次成功帮助烈属王志宝寻亲。在宁波四明山烈士陵园找到王心恒烈士陵墓的时候,她激动得险些拿不稳正在通电话的手机。
慢慢地,孙嘉怿在“圈子”里小有名气,不少烈属请她帮忙寻亲。也是在2017年,一位志愿军烈士家属找到孙嘉怿。他提供了一份拍摄于朝鲜的万名志愿军烈士安葬墓园视频,希望志愿者可以帮助整理烈士资料,一起为烈士寻亲。于是,孙嘉怿通过微博公开发起“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项目,并招募到26名志愿者,一同正式开启“寻亲”之路。
籍贯不详、番号不详、重名人数众多……刚开始,寻亲并不顺畅,孙嘉怿就用“最土”的方法,从每一帧视频中截取名字,和志愿者伙伴逐条记录、逐行分析,再与中华英烈网和抗美援朝纪念馆的数据库进行双向比对,最后梳理出一份千人烈士名单。
为了使信息更加全面和准确,她在二手书店掏了近百本关于革命战争、党史和英烈文集的资料。
多年付出得到了回报,1400多位烈士在孙嘉怿团队的帮助下“落叶归根”。孙嘉怿团队建起了全国首个烈士安葬地信息数据库,出生年月、家庭住址、部队番号、安葬地点等信息一应俱全。只要在库中留有记录,十几分钟他们就能帮助烈属实现跨越时空的团聚。
让后代记住他们的名字
对烈士信息了解得越多,孙嘉怿心里越难受: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以来中国已有约2000万名烈士为国捐躯,其中有名有姓的只有196万名。由于信息不畅加上烈士证多为手写易出错,导致很多烈士无法魂归故里,烈属不知亲人安葬何处。
“希望带领更多青年一起成为红色追‘星’人。”孙嘉怿在新浪微博中发起了“我为烈士来寻亲”的公益话题,话题浏览量破8700万,平均年接待帮助烈士家属千余人次……
从原本的一个人,到一个团队,412名志愿者分布全国各地当起了寻亲联络员,其中有许多90后、00后、10后。这些大多是被英烈故事打动、自发参与进来的年轻人。他们包揽了烈士寻亲、烈士画像、烈士遗物修复、烈士遗照AI处理、烈属异地陪同祭扫等服务。
“烈士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活下来的亲历者也在不断老去,但他们的故事不能被忘却。”孙嘉怿语气坚定,“希望自己能成为点燃星星之火的‘打火石’,带动更多年轻人一起去追‘中华民族最亮的星星’。”
(本报记者 俞海萍 本报通讯员 聂雨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