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红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主体性的重要精神标识,“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既包括重要旧址、遗址、遗迹、遗物、纪念设施或场所,也包括重要档案、文献、声像、照片资料等;既包括英烈模范人物和集体形象、事迹等,也包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艺作品、口述历史、红色地名等具有代表性的其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打下的红色江山守护好、建设好。
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与潜在的风险增多,更加需要我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汇聚起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红色资源作为无数革命先烈热血与奋斗的烙印,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挖掘,结合时代发展运用好、传承好。
红色资源是赓续红色血脉、补足精神之钙的营养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的先驱们在创建中国共产党过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铺就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有了这种信念与信仰,就有了对复杂情况的分析力、辨别力,对不同问题的应变力、化解力,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站稳立场、把握主动、从容应对;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思想就会“跑偏”,政治就会“迷茫”,行为就会“出列”,就会在大是大非面前摇摆不定、犹豫不决。红色资源作为无数革命先辈用热血与生命铸就的印记,以可感知、可触摸的红色文物和感人故事镌刻了党的辉煌历程和真实、可敬的共产党人形象,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先辈榜样、补足精神之钙的营养剂。
红色资源是涵养家国情怀、砥砺强国之志的教科书。一个个革命故事、一座座英烈丰碑、一件件党史文物讲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牺牲与奉献,呈现的是革命先烈敢于牺牲、敢于胜利的伟大精神和高贵品质,传承的是家国情怀与执着之志,回答的是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问题。红色资源使人们在灵魂受震撼、精神受洗礼中涵养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增进民族感情、促进国家认同、凝聚社会共识,是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定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生动教科书。
红色资源是锤炼党性修养、永葆政治本色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与政治本色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各方面的干扰与影响,需要长期、自觉而主动的涵养与锤炼。红色资源以生动感人的红色故事诠释了党员干部如何坚持“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的党性原则,如何保持“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自己”的党员风范,如何履行“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如何响应“一定要关心群众生活”“当好人民公仆”的号召,如何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宣示,如何彰显“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我们什么都可以豁得出来”的勇毅,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时刻自觉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时刻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党、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时刻做到权力面前不糊涂、利益面前不动摇、诱惑面前不动心,时刻以高度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担负起应有的使命任务,永远高扬我们党一百多年奋斗历程中璀璨夺目的精神旗帜。
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这个颜色”。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赓续红色血脉,必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创新方式、手段,用红色资源砥砺品格、铸魂育人,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使其在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中焕发新的精神力量和时代光芒。
深入开展专项调查,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研究。红色资源属于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必须首先保护好红色资源。提高对保护红色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从专项督查、专项经费、定期检查修复等方面加大保护力度,建立专职、专人保护制度,提升科学保护能力;构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区域联盟”和共建共享网络,实现有效整合、物有所属、责有所归、共建共享。健全红色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明确保护范围、保护主体、保护措施、违规处罚等内容,为红色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强化执行力度,对破坏、非法开发、侵占红色资源等行为依法严惩。深入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系统研究,系统梳理和分析历经岁月洗礼的革命故事、镌刻时代记忆的革命文物等红色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与精神特质,充分发挥其时代价值。
打造精品展陈、创新媒介方式,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开发运用红色资源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精品展陈既要坚持红色内容为主,全面呈现红色文物的时代背景、故事场景,讲好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又要创新表现形式,切实提升代入感和真实感,使人民群众在走近红色人物、触摸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中增进政治认同。当前,不少地方依托红色资源加快发展红色文旅文创产业,打造地域专属的红色文化创意园区、红色旅游小镇、红色教育基地、红色研学线路等,提升红色文旅文创产品的品质与内涵,有效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还可以采用连环画、实物、图片、雕塑、视频、曲艺、文学、动漫等多种方式,特别是立足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强化红色资源传播的及时性、互动性、广泛性和现代性。灵活运用AR、VR、AI技术等创建红色资源虚拟展览馆、线上体验馆,推动红色资源进驻公众媒体平台,生动阐释红色资源蕴含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等,使人们在日用而不觉中接受熏陶、引领与塑造。
强化教育功能,赓续红色血脉。教育是最好的传承。用好红色资源,必须使之进入思政课教育教学,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主题主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设计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的教育活动,建设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引导他们从小在心里树立红色理想”。把红色资源作为“大思政课”的典型场景,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精心设计展览陈列、红色旅游线路、学习体验线路,使革命历史、优良传统对青少年更具吸引力。积极推动学校与红色教育基地共建,以实践教学的形式让青少年体验现场教学、主题活动、志愿服务等,同时鼓励红色展馆的专家、讲解员与英烈模范及其家属、后代等,参与学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以专家和亲历者等现身说法的真情实感打动人,以故事背后的道理、常理传递信仰信念的真理。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学好用好红色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英烈模范我来绘、红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说等为主题开展绘画比赛、作文竞赛、演讲大赛等,使学生积极主动接触红色资源,汲取精神营养、传承红色基因,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作者:蒋桂芳、王贝贝,分别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