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这样的文艺家㊵】
许还山常说,自己是一个没有青春期的演员。
19岁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直到42岁才出演人生第一部电影。然而这位“入行”有点晚的演员从未感伤,他一心要追回那些逝去的年华。从不惑至耄耋,40多年里他接连出演近170部影视剧,一个个性格鲜明、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记忆——《寒夜》中的汪文宣、《张衡》中的张衡、《双雄会》中的李自成、《古越轶事》中的勾践、《司马迁》中的汉武帝、《大决战》中的黄百韬、《钱学森》中的老年钱学森、《飞越老人院》中的老葛……
1937年7月,许还山生于北平。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身为革命者的父亲以“还我河山”为一双儿女起名“还河”与“还山”。度过颠沛流离的童年,终于迎来了万象更新的和平年代,他无比珍惜,理想的种子也在那时埋下。他清楚记得,上初中时看解放军文工团演《白毛女》《血泪仇》,第一次感受到戏剧摄人心魄的力量。许还山渐渐迷上了文学艺术,并萌发了成为一名演员的梦想。
1956年夏天,高中毕业的许还山如愿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成为学院第一批表演系本科生。然而,就在他满怀憧憬地勾勒人生蓝图、摸索艺术门径时,一切戛然而止。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命运的齿轮将他转到了大西北,他不得不远离梦想。
陷入人生低谷的许还山,做过瓦匠、木工、厨师、会计、出纳等近30种职业。虽身处逆境,但他从未消沉。他铭记父亲对他的勉励:“经点事折腾折腾不是坏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他也常常凝望沙漠中的红柳——像胡杨一样耐寒,根系发达,能扎入地下数十米。多年后,回忆起那段时光,许还山心怀感恩——那是一所有着广阔天地的大学,给予他莫大的精神财富,让他变得宽容、忍让、乐观、坚韧,也为日后的演艺事业积累了丰富的人生体验。
1979年,在度过了22年的困顿岁月后,许还山回京,当年即受邀主演电影《樱》。他忘不了跟随摄制组在辽宁大连取景,第一次见到大海时的震撼:波光粼粼的海面、悠然航行的海船、4月温煦的海风……在浩瀚的大海面前,自己经受过的那些委屈、痛苦算得了什么?还能从事少时梦想的职业,还能在有生之年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尽绵薄之力,何其幸运!他决心从零开始,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樱》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获1979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成为许还山迟到的艺术春天里一枝夺目的报春花。
如果说《樱》中在干校改造的工程师陈建华尚有许还山的影子,那么《寒夜》中孱弱、卑微、怯懦的小职员汪文宣,无论外形还是个性都与他相距甚远。许还山听从导演阙文的建议:节食减重,在生活中将皮鞋换成旧布鞋,走路靠边,随时准备给迎面而来的人让路,说话时压低声音,时刻记住自己是旧社会一个底层知识分子。许还山提前2个月进入摄制组,到重庆感受人物生活环境,始终沉浸在角色的生命中——他谓之“精神化装”。“我的心情压抑着。每当戴上头套、穿上长衫,角色的灵魂似乎就在我的身体里游走。”将近半年的时间里,他就是汪文宣。《寒夜》打动了无数观众,引发人们对时代和生命的思考,并得到了小说原著作者巴金的赞赏。
和扮演现代人物不同,塑造历史人物需要进入历史的纵深。出演《双雄会》,许还山研读史学书籍,废寝忘食;多次拜访李默然、舒适等前辈,虚心求教;与影片中张献忠的扮演者杨在葆,反复切磋。出演《张衡》,他跟随秦汉文学研究专家潜心学习汉代礼仪风俗,每日席地而坐,跪着读书写字,双膝磨出了茧子;为了几十秒钟的镜头,三伏天里日日练习舞剑,汗水淋漓。“这成了一个习惯,每次迎来新的历史人物角色,我就不自觉地钻进历史,查看所有能找到的资料,正史、野史、轶闻、传说,越具体越形象,就越能把我引入那个情境。”许还山扮演过30多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每个角色都血肉丰满,各有各的精彩。
深厚的人生积淀、对表演艺术的全情投入、几十年的孜孜不倦,令许还山的演技日益精湛,亿万观众记住了他那双深邃而有故事的眼睛。杨在葆曾评价许还山:“剧中的他不像在演戏,而是在规定的情境里真实地生活着。”
2019年,在第28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许还山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电影艺术家”荣誉。他的感言简洁质朴:“当演员需要深耕细作,沉下心来,因为戏比天大。”在4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无论演主角、配角,抑或是跑龙套,许还山始终秉承赤诚、严谨的创作态度,坚守“深耕细作,戏比天大”的初心。他辛勤耕耘,也体味着收获的快乐。
早在1992年,许还山就曾有机会获得第1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在电影《筏子客》中,他凭借精湛的演技将“大把式”一角刻画得惟妙惟肖。颁奖前夕,他得知自己将获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开始自然满心欢喜,然而他想到《筏子客》后期制作时,自己因在上海拍戏无暇分身,没能为角色配音,这不符合金鸡奖评选规则。于是,许还山给评委会写了一封长信,说明自己没有资格领取这个奖项。最后,当年最佳男配角奖空缺。许还山严于律己,谢绝金鸡奖,成为影视界的一段佳话。
半个多世纪以来,许还山谨记刚进北京电影学院时老师的教诲:“不管学什么,首先要学会做人。”他也常以父亲所撰的一副对联自勉:“名利场中甘无我,知行道上不让人。”
在许还山看来,演员是一种平凡的职业,如果认为自己高于人民群众,被万众仰视,且能名利双收,那么这个演员的艺术生命就不会长久。
在众多青年演员出席的一次活动中,许还山感慨万千,他羡慕年轻人正在绽放的青春,也对他们寄予了殷切期望:“年轻的演员,希望你们做人、做事、演戏,都是一流的,这样才对得起这个时代对我们的教育。在你们走上红毯的时候,要想一想,一切都归零了,下一步从头开始。”
进入耄耋之年的许还山仍保持着低调、谦逊:参加金鸡电影论坛,背着一个双肩包独自前往;出演公益电影《我的老兵爷爷》,谢绝入住剧组为他安排的套房;扮演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中的帝乙时,穿着戏服难以起身的他彬彬有礼地寻求工作人员的帮助……
而今,在银幕和荧屏上,仍时常能见到这位老戏骨的精彩表演。许还山始于不惑之年的艺术人生,绽放着绚丽而持久的光彩。
(本报记者 赵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