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创演《“两弹一星”组歌》 以音乐赓续红色基因

    作者:晏晓东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5日 10版)

      作为西北地区培养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人才的基地,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前身是建立于1939年的西北师范学院劳作专修科,迄今已走过了80多年的光辉历程。在八十余年的历程中,形成了规范的教学管理体制,培养了各类音乐人才近万人,为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尤其是西北音乐教育、音乐表演、音乐研究与管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紧扣教育的根本问题,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倾心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音乐人才。近年来,音乐学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思想铸魂育人,将思政教育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始终厚植家国情怀,传播红色精神,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优势,深耕艺术创造,打造和提升艺术作品的引领价值,创演了多部优秀作品。其中的典型代表《“两弹一星”组歌》,不仅是对我国科技事业辉煌历程的深情回顾,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有力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事业的红色记忆蕴含着恒久的艺术魅力,有许多荡气回肠的故事和人物,是艺术创作可以持续挖掘的题材宝藏,也为学院师生提供了勇毅前行的精神滋养。组歌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统领,以歌曲《江山民心》作为主题音乐,分为序、创业篇、脊梁篇、梦想篇、尾声5个篇章,融合了传统戏曲、民歌和流行音乐元素,运用合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艺术形式和声光电等舞台技术,创造性地融合情景表演,再现“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历程,多角度全方位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及深远价值。

    传承革命精神 激发爱国情怀

      在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两弹一星”是一段熠熠生辉的篇章,“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国防事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科技事业的进步,培养了一批吃苦耐劳、勇于创新的科技队伍,孕育和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学院深深根植于我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及艺术创作传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传承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创作《“两弹一星”组歌》。

      爱国情怀深深镌刻于以“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血脉中。组歌以音乐的形式,生动再现了“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历程,讴歌为祖国科技事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科学家,既展现了坚韧不拔、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风貌,又传递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感。

      合唱《归来》再现了钱学森、朱光亚、邓稼先、程开甲、郭永怀等著名科学家不畏艰险、排除万难,毅然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事业中,成为“两弹一星”事业引领者的感人事迹。情景表演合唱《敢教日月换新天》以电影《横空出世》中解放军指战员齐唱打夯号子,在戈壁风沙中建设试验基地的桥段为背景,再现了创业初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恶劣环境中,创业先辈战天斗地的场景。情景表演唱《夫妻树》以历史真实故事为背景,设计了离别、重逢、合唱等3个场景,讴歌了那些“干惊天动地的事,做隐姓埋名的人”,赞颂为祖国“两弹一星”事业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幕后英雄。《一声令下》《走向戈壁》等作品歌颂老一辈创业者砥砺奋进,投身国防和航天事业的壮丽篇章。组歌中的《争气弹》《东风东风》《七勇士之歌》《罗布泊的回声》等作品,着力表现老一辈科技工作者在面对严峻挑战时,怀揣着国家的期望迎难而上突破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成功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枚导弹、原子弹的艰辛历程。

      组歌淋漓尽致地诠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启迪和鼓励观众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挑战自我、敢于突破极限,引领观众深入感悟“两弹一星”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荣誉感与归属感,培养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深耕艺术创造 发扬文化价值

      《“两弹一星”组歌》的创演体现了学院深耕艺术创造的突出成就。学院不断优化“教、研、创、演”四位一体格局,将教学、科研、创作、艺术实践紧密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突出、红色旗帜鲜明、思政主题突显的音乐思政教、研、创、演团队,通过宣传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为传承红色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

      组歌的创作过程充分展现了学院在艺术创造方面的深厚实力。主创团队会集众多优秀的艺术创作人才,深入挖掘“两弹一星”精神的文化内涵,通过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将这段历史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组歌以激昂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展现科学家坚韧不拔、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传递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深厚情感。

      主创团队历时3年持续挖掘题材富矿,为了打磨脚本,先后多次深入基层采访,仅歌词部分就修改了50多稿。为了体现宏大的叙事结构及丰富的表现内容,创作者充分借鉴了《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经典作品的成功经验,在音乐创作方面融合了传统戏曲、民歌和流行音乐元素,运用合唱、领唱、对唱、表演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融合宏大叙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充分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包容性。舞台表演方面,组歌以合唱为主体,创造性融合舞蹈及情景表演,综合运用声光电等舞台技术,由音乐学院合唱团、部分声乐教师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合唱团共同组建380余人的参演团队,打造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演出效果,为观众带来全新视听审美体验。

      组歌采用了以合唱为主的音乐表达方式,通过音乐这一跨越时空的艺术形式,让更多人铭记“两弹一星”的辉煌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组歌的18首歌曲中包含了混声合唱、男声合唱、领唱加混声合唱等多种形式,呈现大气磅礴、高潮迭起的艺术效果。音乐作品内容丰富,融抒情、叙事与歌颂为一体,既有再现历史事件的《走向戈壁》《争气弹》《小算盘》《迁徙》等,又有表达悠长意蕴的《东方红卫星》《飞天梦》《永恒的光环》《为祖国留下》等,也有将戏剧性和抒情性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夫妻树》《七勇士之歌》等。这些作品全面、真实地重现历史记忆和精神风貌,通过不同侧面展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核,以鲜活丰富的艺术表达点亮红色主题,传递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鼓励观众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重现科技变迁 贡献时代价值

      科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每一次科技的飞跃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两弹一星”精神凝结成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品格,激励科技工作者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跨越一座又一座科技高峰。组歌通过重现科技变迁的历程,回顾过去的辉煌成就,歌颂举世瞩目的新成就,传递“两弹一星”精神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时代价值。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国人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混声合唱《“两弹一星”颂》通过全景式展现新时代以来,全体航天人发扬“两弹一星”精神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男声合唱 《刷新中国高度》展现一代代航天人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逐梦苍穹、探索太空,把祖国航天事业推向新高度,用实际行动谱写祖国航天事业新篇章。组歌中的《飞天梦》《为祖国留下》等作品唱出了航天人对中国梦、航天梦的孜孜追求,为铸造大国重器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和对伟大祖国深沉的爱恋。《江山民心》作为尾声歌曲,表现新时代航天人不忘初心使命、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担当航天强国重任的豪情壮志,以及党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回忆和纪念,更是为了指引未来。组歌通过深入挖掘历史事件,从历史中汲取灵感和智慧,将其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

      在大型合唱组曲《“两弹一星”组歌》的创演过程中,学院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甘肃省歌剧院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挖掘历史素材,精心构思篇章结构,力求通过音乐,让更多人从这段辉煌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着力传承红色文化的优秀传统,挖掘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育人价值、文化价值、时代价值,以恢弘壮阔的精品力作,为此类题材艺术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作者:晏晓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