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传艺送道 媒文成章 培养新时代“美的传媒人”

    作者:耿昕 阴艳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4日 10版)

      近年来,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美的传媒人”为核心培养理念,凝练新时代“美的传媒人”培养特色,贯彻“传艺送道,媒文成章”的教育理念,强化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彰显办学特色,全面实现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系);其中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广告学、数字媒体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艺术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戏剧与影视、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硕士点。2023年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了《关于表彰吉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成果的决定》,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美的传媒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2022年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是东北师大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教学成果培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不断梳理凝练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经验和实践研究的重要成果体现。

    树立“美的传媒人”培养理念

      学院积极呼应新时代“美育”要求,形成“美的传媒人”人才培养理念,贯彻落实“传播与影视并强、艺术与技术并重”的办学思路。

      形成“专业+工作室”双向融合培养机制。学院党委成立东师传媒美育工作室,以传媒美育系列的“选修课程+经典阅读+第二课堂”形式参与专业培养,形成专业互通互补双向融合培养机制。

      融入传媒专业特色的思政育人机制。学院每年课程改革等教学立项资助20余项,师生基于专业理想与专业技能的结合创作传媒作品,1项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5项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创新“U-G-M”(高校—政府—市场)协同育人机制。建有东北首家传媒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部校共建平台1个,有效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无缝衔接。

    以特色课程与教学改革

    引领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

      以培养“素养全、基础实、专业强、应用快”的传媒人才为目标,学院形成着重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思维和能力的特色课程与教学体系。

      形成“以美的价值培养为主线”的特色阶梯式课程体系。学院以大类平台课、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主干课、学科拓展课4类课程层层递进,以专业学分计算分别占比20%、23%、31%、26%的设置回应“四要素”人才培养目标。

      形成“以生产正确价值导向的全媒体传媒作品”为最终任务的任务驱动式传媒教学方法。学院明确学生“核心技能+核心理论+核心方法+核心价值”四大课堂任务,教师围绕任务设计课程内容,依托课程组、基层教学组研讨形成课程间任务,互相支撑,完成最终任务。

      以“1+1+X”为核心构建“融媒联创”实践教学体系。学院横向为不同学科2个专业“1+1”加任意一个专业“X”,纵向为一、二年级学院统筹“1+1”加三年级自选方向“X”,实现5个专业、3个学科、本硕一体“大联创”实践教学覆盖人才培养全过程。

    构建“师生一体化”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学院运行“师生一体化”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过程性、成果型评价机制,形成传媒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学院实行师生双向一体教学督导、教学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聘任学生督导员,实行双向评价,保证师生同等教学主体地位,构建过程性、成果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理论教学考核评价实施“档案袋法”,实践教学实施“赛学一体化”,以成果产出为导向落实过程评价机制。形成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以“四要素”达成度为目标,以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专家四方评价为框架,形成40个细化指标的评价体系,确保人才培养实效。

    人才培养成效斐然

      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学院形成了以“美”为统领和标识的“一体三维四要素”的卓越传媒人才培养体系,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自2014年以来,四层次阶梯性教学模式基本成型,形成“1+1+X”模式“融媒联创”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工作室”双向融合培养机制发挥作用,传媒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已见成效。“美的传媒人”培养理念促进学院科研成果产出,共有国家级立项项目20余项,发表CSSCI索引文章400余篇,代表性著作成果80余部,各类科研获奖百余项。

      “美育”成果显著,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的能力明显提升。全院本硕4届1241名学生以发现美为历练,以创造美为目标,以传播美为追求,取得科研、学科竞赛、实践与创业等丰富成果。近5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党百年、讲好中国故事等主题创作各类作品获奖200余项;学院师生组成“新苗公益支教团队”,获吉林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本科生获得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入选《人民日报》百名国家奖学金名录等。

      学院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学院“美的传媒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受到国内相关高校及专业关注,先后在教育部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传媒学科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等进行多次经验交流。学院先后召开20余场国际国内学科及专业研讨会,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20余所高校到校交流学习;同时依托吉林省传媒学会,学院连续5年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交流经验,模式与经验推广至省内多所高校。

      (作者:耿昕 阴艳)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