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3年,全省GDP增长6.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正当其时、值得期待。”4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展示了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业大省和生态强省,吉林如何立足禀赋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面振兴,一直备受关注。发布会上,吉林省委、省政府相关负责人围绕“在新时代吉林振兴中实现新突破”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让中国人的饭碗装更多“吉林粮”
“农业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胡玉亭表示,推进全面振兴,吉林将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农业强省。
在中国的“粮食版图”上,吉林占据重要位置。2023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达837.3亿斤,已连续三年超过800亿斤;总产跃升至全国第四,单产位居粮食主产省第一,粮食商品率超过90%、调出率超过50%。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吉林如何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扛起国家粮食稳产保供的重任?胡玉亭给出答案:在“四良一智”上下功夫,培育农业领域新质生产力。
具体而言,要“扩良田”,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行保护性耕作新模式,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改造提升中低产田,2024年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育良种”,大力推动种业振兴,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关键品种育种平台;“用良机”,研制开发高端智慧农机,特别是无人驾驶农机;“施良法”,推广“水肥一体化+密植”技术等新技术新服务。同时,发展智慧农业,为现代化大农业插上“智慧的翅膀”。
“我们有信心保持粮食增产的良好势头,今年预计粮食总产量可以实现880亿斤,2030年产量有望突破千亿斤。”胡玉亭表示。
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
今年一季度,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重点产业如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吉林,靠什么保持工业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吉林省副省长李国强表示,主要得益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了“三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是搭上“智改数转”列车。李国强介绍,吉林把“智改数转”作为工业领域的一号工程,让每个企业都可以梯度进行“智改数转”。第二个关键,在于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培育十大产业集群,包括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千亿级碳纤维集群、玉米生物制品集群等。第三个关键,是抢占产业前沿制高点,这是赢得未来产业主动权、支撑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比如,智能网联汽车方面,中国一汽完成了高性能超算平台硬件方案设计,能够满足高度自动驾驶功能需求。高速列车方面,中车长客已经开发出氢能源市域列车,最高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卫星应用领域方面,吉林一号卫星已经有108颗在轨运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亚米级遥感卫星星座……”李国强说。
“吉林的全面振兴,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李国强表示,下一步,吉林省将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争取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和优势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打造“冰雪”“避暑”两块文旅招牌
3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批准18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中国的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位列其中。发布会上,吉林省副省长杨安娣表示,这标志着吉林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再添底气、再增实力。
“吉林是个旅游资源大省,结构性好、差异性强,冰雪资源优势突出,温泉湿地富集,边境区位条件优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虽然文旅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杨安娣介绍,从长白山“一枝独秀”到大长白山和长吉旅游经济“双核引领”,再到西部冰产业中心“三个增长极”、通化梅河崛起形成的“四轮驱动”,加上目前正在全省铺开的“千亿市”“百亿县”建设,一个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空间布局基本形成。
全域布局,全季发展。杨安娣表示,时间上,将从冰雪破题,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夏、驱动全年的四季皆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产业上,将锚定冰雪胜地和避暑胜地目标,形成冰雪和避暑休闲双业并举的产业发展脉络。同时,将大力完善基础支撑,到2025年,全省6家机场航线将超过280条,沈白高铁开通将为长白山带来千万客流,全省景区将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
(本报记者 李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