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2日 星期一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创新设计专业教学体系 提升设计人才就业能力

    作者:王红胜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22日 10版)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紧扣现代设计产业创新发展的实际需要,积极推进课程教育改革,着力创新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在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提升设计人才就业能力,成效显著。

    优化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学院依托重庆邮电大学信息学科优势,创新融合现代设计艺术、信息技术,持续深化“产品设计+信息技术”专业特色,将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新时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交叉融合,用实用好国内外教育资源,优化设计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具备较高艺术素养、创新设计能力,同时掌握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的优秀复合型设计专业人才。

      学院强化本科学生班级建设工作,聚焦班级建设“小切口”制定工作方案、完善制度设计,坚持“五育并举”,用好“十大育人”体系,做实育人“大文章”。

      学院举办2024届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研讨会,邀请设计专业的专任教师与即将毕业的学生共同探讨当前设计行业的趋势和挑战,并就如何适应和应对这些变化提出建议和指导,使改进后的培养方案与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保持同步,更好地满足学生和行业的需求。

      学院创新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国际院校合作开展“1+2+1”“3+1+1”“4+1”等不同计划、类别的人才培养、实习实训、学生交换项目,汇聚更多培养力量提升设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

    强化设计专业就业能力建设

      学院以提升设计专业人才就业能力为重点,多措并举帮助设计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提升就业质量。

      学院举办设计大类专业学习规划讲座,围绕产品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就业前景等方面为学生作详细介绍,同时分享设计专业优秀学长的成长案例,帮助设计专业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科学的中长期规划,努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邀请设计专业优秀校友返校,分享大学时期的学习生活、毕业规划、创业经验,解答学生在专业与就业方面的疑惑,帮助学生合理设置自己的学业规划和就业定位。

      学院举行“融合、跨越、突破”等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通过探讨现代设计的创新热点和前沿发展,呈现和分析优秀设计案例,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多元化、综合的设计思维模式,引导学生将产品市场与不同领域的知识相融合,从而创造出更智能、可持续、多元化的产品。组织“积极心态成就积极人生”专题讲座,为学生在心理健康和个人发展方面提供有益指导,帮助学生构建积极心态。

    创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创意见长,拿高质量作品说话”的培养思路,科学创新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政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学生就业能力。

      学院与30余个传媒及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企事业单位共建西南用户体验协同创新中心、重庆邮电大学智能技术与人机体验设计研究创新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爱奇艺内容创研中心等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和教学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扎实开展“校企合作交流”“产学研合作交流”“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围绕学院发展规划、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等情况与各企业深入交流,全面了解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及企业的需求,为加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就业质量提供借鉴。与重庆上尚橙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构建由企业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组成的教师团队,以企业生产经营的场景为教学活动场所,开展产品设计、品牌设计校企协同教学,根据行业前沿需求,推动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学与市场的链接,实现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学院将大学“小课堂”搬进社会“大课堂”,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师生创作影视广告作品,效果良好。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大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增长实战技能,锻炼实战思维,提升就业水平。学生设计的艺术作品2次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作者:王红胜)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