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一个人的时间花在何处,收获便在何处。
钟敬文的时间去哪儿了?
时间给了学生。执教北师大53载,中国民俗学人深受其教益。“子女是我们肉体的继承人,学生是精神的继承人……为着培养精神的继承人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这是完全值得的”。
时间给了学术。立志不易,守恒尤难,钟情民俗学八十余年,钟敬文奠定了学科体系的理论构架、拓宽了学科涵盖的研究领域,将这个一度不被重视的学科带上发展快车道,让后辈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劢力攀行。
这样的时间分配可曾有憾?也许。半生心愿撰写《女娲考》,可他却舍不得为此花费时间,“同样的时间,我要花在学生身上,花在典籍编著上。它可以规范学科,带起一批人……”
憾事不止于此。挚爱诗文,却将之视作“余事”,秉承传统文化精华的钟敬文,更看重肩上的社会责任。也有一些舍弃来得干脆利落:一是生活享乐,二是功名利禄,三是个人得失。不广求,故得;不杂学,故明。唯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人生最重要的事业中去。
(作者:张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