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

    兰亭与金谷

    作者:那秋生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12日 16版)

      【谈文绎史】

      中国古典园林有“北金谷、南兰亭”之说,兰亭在绍兴,金谷在洛阳。西晋元康六年,石崇(字季伦)在金谷园举行了一场宴集,邀集苏绍、潘岳等30位名士,以为文酒之会。随后写下《金谷诗序》一文,轰动文坛。其中写道:

      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著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

      金谷宴集正是晋代豪贵腐化生活的一个缩影,其本质无非寻欢逐乐、醉生梦死。这在当时影响极大,效尤者也不少,于是“金谷”也就声名显赫了。然而,“繁华事散逐香尘”,历史无情地冷落了石崇的“金谷园”与《金谷诗序》,掀开了返璞归真、清韵流芳的一页。

      56年后的永和九年,东晋王羲之(字逸少)与名士谢安、孙绰等40多人,于三月三日雅集于会稽兰亭,按照“修禊”的习俗,列坐曲水旁,以流觞作诗为乐。逸少与谢安兄弟等11人各作诗一首,郄昙等15人亦各作诗一首,不能作诗的王献之等16人各罚酒三杯。《兰亭集序》就是逸少为此即兴而作的几十首诗写的序言。

      这篇文章大家都比较熟悉,不必引述。有道是“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可否认,《兰亭集序》有以《金谷诗序》为范本的痕迹,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传嬗关系。即从布局先点明时间地点,再铺叙景物兼及人事,最后以感叹兴怀收尾。当然,这只是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内容已经脱胎换骨了。

      从文学价值上,《兰亭集序》向《金谷诗序》发出了挑战。《世说新语·企羡》载:“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仿效)《金谷诗序》,又以己敌(较量)石崇,甚有欣色。”这就是“风雅兰亭”竞胜“繁华金谷”的答案。苏东坡对这事也有评论:“兰亭之会或以比金谷,而以逸少比季伦,逸少闻之甚喜。金谷之会皆望尘之友也;季伦之于逸少,如鸱鸢之于鸿鹄。”(《东坡跋·右军斫脍图》)

      兰亭雅集时,王羲之咏了一首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诗末一个“新”字集中概括了逸少的精神风貌。这场挑战与较量,乃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事件,脱俗创新,继往开来。

      唐代诗人王勃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感怀:“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梓泽就是金谷园)丘墟。”如今,以“金”字开头的《金谷诗序》早已被人们淡忘了,而《兰亭集序》就像兰花一样散发着持久的幽香,被人们永远传颂。

      (作者:那秋生,系文史学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