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打造师德师风高尚、教学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团队,培养“有德、有能、有为”的新时代人才为目标,助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构建党建引领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
激发教学质量提升新动能
学院立足石油化工领域,扎实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培养了众多杰出教师,优秀教学成果丰硕。学院现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4人、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学名师1人。由徐春明院士牵头的重油高效清洁转化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石油加工课程虚拟教研室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群)教学类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石油加工工程”课程获评“国家一流课程”和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化工原理”课程获评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
学院抓实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师德师风领导小组,制定“负面清单”,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强化教师底线红线及纪律规矩意识。开展“学院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加强典型引领,在校园内营造尊师重教、关心关爱学生的良好氛围。
构建科学研究新范式
把好政治方向,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学院积极引导师生围绕国家能源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攻克绿色低碳技术、清洁油品生产等过程中的关键“卡脖子”技术。学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1个及多项重点研发项目与课题。清洁油品生产技术应用于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多套大规模工业装置,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成功开发针状焦技术,解决了储能材料不足的问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厚植人才沃土,打造强劲师资队伍。学院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重点工作,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依托高质量科研成果,引育人才成果丰硕。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其他高层次人才30余人。
探索实验室安全管理新思路
学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实验室安全底线。针对化工学科实验风险,以专项改革寻求管理新突破。积极参与制定北京市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实行党员责任分区,网格化开展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从“党建优势护安全”“实验室安全促党建”两个角度出发,形成了“一轴双翼三保障五强化一支撑”的“12351”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法,将实验室安全的强化落实从管理人员的“独角戏”变成全员的“集体舞”,有效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以高水平安全管理促进高质量发展。
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推动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培养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实干型人才。学院以学科竞赛为重要抓手,通过平台融合、机制融合和教学融合扎实开展学科竞赛指导。学院学生连续8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在2023年中国大学生Chem-E-Car竞赛中获得“性能竞赛特等奖”,并在国际性化学竞赛2023“Chem-E-Car”总决赛中获得线上赛性能奖第二名。
多措并举开展劳动教育,切实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学院构建“理论课程—实验实践—评价总结”劳动教育体系,校内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校外丰富劳动教育载体,依托第二课堂上线劳动实践项目,积极布局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项目;建立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培训过程、实践过程、成果转化进行综合评分,量化学生劳动实践、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依托红色“1+1”党支部共建活动,校社联动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党、团、班、人”四级劳动教育实践工作。劳动项目丰富多样,包括果树打理、蔬菜种植等劳动技能实操以及环境土壤质量检测、水源质量检测等与专业科目相关的专业技能实践,打造更多元、更全面的育人实践平台。
发挥党建优势提升学业指导成效。学院以思想引领、模范带头、制度建设、典型宣传等为工作抓手,将学业指导纳入师生党支部建设重要内容。构建师生党员“2+1”学业困难帮扶机制,为有效推进学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广泛动员和激励优秀教师党员精研业务、关注学生、以身示范,为学业指导保驾护航。提升学生基层党支部活力,通过开展常态化教育,建设学习互助小组,开展朋辈辅导,激发自主学习的内驱动力,有效提升学业指导的示范性。发挥师生党支部协同育人的强大优势,促进学业指导成效有力提升。
近年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党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院党委获评“北京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通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验收,6个党支部获批学校样板支部培育,获批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
下一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将持续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在服务国家能源“双碳”战略、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作出新的贡献。
(作者:李明 张睿琪 李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