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充分认识区域国别研究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国际化格局和意识,着力打造区域国别教学科研育人的发展新高地,多措并举加强中国元素的多模态应用,推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明确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务实落地为主,虚实相间为辅;不忘初心为基,解决问题为要”,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的职责使命,科学梳理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向,构建融合中国元素多模态应用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召开以“区域国别研究的多元视角”为主题的首届区域国别学国际学术论坛,邀请来自多个国家从事区域国别研究的14位知名专家作主旨发言。150余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围绕“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和“区域国别学外交话语研究”等4个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增进各国学者的对话互通、交流互鉴,在进一步加强区域国别研究的探索与交流、强化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学校举办首届区域国别研究高端论坛,邀请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29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吸引了全国近百所院校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共同探讨如何培养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与国际传播,具备全球化视野、区域化研究和分众化表达能力的卓越人才。
为契合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方略,学校联合主办首届山东省语言服务与国际传播论坛。30多位来自全国各高校外国语学院负责人,140多位专家学者和硕博研究生参会,为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人才核心竞争力培养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案,为推进国际传播献计献策,助力国别区域、国际组织和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
优化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策略
学校设置多元化的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体系,将中国元素融入丰富的理论教育、生动的实践教学中,有效提升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效果。
学校充分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石油精神、能源文化全面融入国别区域教育教学中,构建“全专业推进、全课程融入、全过程贯穿、全方位保障”的“四全”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浓厚的家国情怀。
学校先后获批14个国家公派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每年派出学生与教师67名,为培养更多区域国别研究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平台。加强与海外院校的教育与科技合作,累计派出4200余名学生赴近20个国家和地区学习,为中国驻外企业培训人才4000余名。
学校不定期举办“国际文化大观园”系列讲座,有效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国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依托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元素的海外关注多模态设计”“上合组织‘三会一展’”语言志愿服务工作,诠释学校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全球视野,家国情怀”的培养理念,让世界看到青岛之美、让青岛看到了“石大”之力,为讲好中国故事、架起国际友谊桥梁贡献力量。
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交流
学校联合众多高校和企业通过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扎实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工作,以更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更深层次的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元素多样应用、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等高层次教研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组团赴俄罗斯参加北极科技外交中俄专家研讨会,与北方(北极)联邦大学人文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围绕区域国别研究的重点地区的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深合作,推进校际间常态化交往及合作。彼尔姆国立科研理工大学与学校交流颇多。
学校先后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的高校和企业,就石油学科建设、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的师资培养、科研合作、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初步达成一致。在塔吉克斯坦设立孔子学院,致力于推动中国语言文化学习的本土化、专业化、民间化发展。“汉语+”项目为高质量培养塔吉克斯坦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增进中塔两国人民友谊和人文交流贡献了力量。
(作者:郭月琴 熊小秦 孙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