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长丰县,安徽省省会合肥市下辖县,一座曾经籍籍无名的小城。县名取“长治久安、人寿年丰”之意的长丰,却在1994年戴上了“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
2012年,长丰脱贫摘帽;仅4年后,2016年,长丰跻身全国百强县;2023年,长丰GDP突破900亿元,千亿目标近在咫尺。缺少先发优势的地区如何后来居上?长丰给出了有力回应。一时间,“后进生楷模”等赞誉如潮水般涌来,聚光灯下,小县城登上大舞台。
然而,发生在这个微小样本上的发展故事听起来颇有些童话意味。为什么是它?本报记者特赴长丰寻求答案,一路探工业项目、访科创人才、走田间地头,力图破解“童话故事”背后的“实干密码”。
“这条路,当年有多冷清,如今就有多热闹”
采访长丰县下塘镇经济发展局局长林开新不是件容易的事,倒不是因为他级别有多高,而是他实在太忙。
“抱歉抱歉,记者朋友,我只有半小时时间。”天还没热起来,见到林开新时,他的衬衫已被汗浸湿,额头也汗涔涔的,“就在车里采访可以吗?我一会儿还要去对接个新项目。”
坐定,车窗外是比亚迪汽车合肥基地,大货车川流不息,时常堵塞,不少司机焦躁地按起喇叭,林开新也不得不把说话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你能想象吗?这条路原先是给驾校学员练车的,当年有多冷清,如今就有多热闹。”
用林开新的话说,2018年他开始参与招商时,下塘全镇“像点样”的企业没几家,“相比之下,好像还是下塘烧饼更有名气”。而现在,以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头部企业为龙头,下塘已迅速集聚规上工业企业48家。
改变,归根结底在于“坚持工业立县、制造强县,决不走弯路”。背靠大树好乘凉,堪称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省会之一的合肥,为长丰“依市逆袭”提供了重大机遇。合肥锚定打造“国际新能源汽车之都”,长丰立刻喊出口号“嵌进去、融进去”!
2021年之前,当得知比亚迪准备在国内选址建设重要生产基地,合肥与长丰立即行动、主动对接,最终以区位、产业链等多重优势和最大诚意打动了比亚迪选择落户长丰。
“真诚是必杀技。县领导多次在项目推进会上要求,只要是比亚迪的事,都必须回应落实。”林开新回忆,“企业提问、政府认领、跟踪解决、实时反馈,每周一次的推进会上,用地、用水、用电、用工等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不到10个月整车下线,5个月产值过百亿元……“长丰速度”令人震惊。走进比亚迪汽车合肥基地厂房,只见AGV小车往来穿梭,自动化率超过97%的生产线上,每50秒便有一台整车下线。长丰县发改委党组成员杨斌激动地向记者“晒”出成绩单——2023年,长丰产销新能源汽车近50万辆,同比增长近400%;实现产值超620亿元,同比增长超320%。
“巨无霸”入驻,引发产业链“裂变”效应。当前,长丰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近200家,全产业链产值超700亿元。“待比亚迪、中创新航、双杰电气等重大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产业链产值将达3000亿元。现在,几乎每周甚至每天都有全国各地新能源汽车配套企业前来考察。你瞧,这不又来了。”谈话间,林开新电话不断。
“不好意思,‘店小二’该去忙活了。”与记者匆匆话别,林开新快步离开。“人人服务招商,人人靠前服务”,发展意识不断激发内生动力,一个个“林开新”正将长丰营商环境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我们是为长丰未来‘做媒’的”
长丰草莓能不能加进口红里?空心菜做成开胃小菜好吃吗?弃之可惜的鸡血能否制成补血保健品……这一连串奇思妙想,在位于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的中国中试城安徽总部基地有了答案。
“实验室技术迫切需要市场,市场强烈呼唤先进技术,而我们就是为两者保媒拉纤的‘红娘’。”基地副总经理沈刚说,“你看这款炭烤笋尖,经过技术中试和市场中试,成功在市场站稳脚跟,去年卖出了上亿包哩。”
“啥是技术中试?市场中试又是啥?”“所谓技术中试,就是将实验室无形技术转化为有形产品,并通过基地生产线进行小规模批量生产,随后试水市场;市场中试,就是将产品推向市场,评估市场反响,为投资者投资行为提供重要支撑。”沈刚解释。
基地为每个“技术”成立一家专门公司,落户长丰1年多来,已成功孵化7家企业,实现产值2亿元。“今年目标是产值乘10倍。”手里攥着大把技术,沈刚“心里不慌”。
同样在长丰(双凤)经济开发区,还有一家为高科技企业“保媒拉纤”的高能级平台——中国科大国金院长丰科创基地。“落户长丰以来,我们与长丰紧密合作,坚持‘投早投小’,为初创高科技企业提供支持。与此同时,携手打造丰富应用场景,为企业打造开拓市场的‘金钥匙’。”基地负责人、合肥中科瀚海青舟科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吴问全介绍,落户长丰以来,基地已孵化高科技企业26家,其中以合肥动量守恒绿色能源有限公司最具代表性。
“‘绿氢’制取,这是方向,这是未来。”一接触项目,基地与长丰便敏锐察觉,如此宝贵的科创种子,错过必成遗憾。在“投早投小”理念和一揽子帮扶措施支持下,该公司最新估值已从创业初期的3000万元增至2亿多元,成为合肥不多的氢能领域“潜在种子独角兽”企业。
“长丰作为安徽唯一能源综合改革创新试点县,将为企业打开市场提供丰富应用场景。同时,企业科创成果也将更好助力长丰能源改革。”对该公司在长丰的未来,吴问全信心满怀。
航太雷电、先进光源启动建设,大科学装置跃居全国县域首位;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落户;北城科创集团成立……如今的长丰,科创平台百花齐放,一颗颗科创种子拔节生长的声音清晰可辨。
长丰的现在和未来,被科创牢牢锁定。
“让草莓成为长丰人永远的乡愁”
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科创平台活力迸发,给这座位于江淮分水岭的传统农业县插上了蝶变的翅膀。那么,作为让长丰人最先富起来的特色农业——长丰草莓,又有着怎样的嬗变?
长丰人谈乡愁,总是离不开草莓。
作为全国设施草莓第一县,长丰种植草莓历史已有50余年。如今,长丰草莓已形成36万吨年产量,产业效益和品牌价值迈上“双百亿”台阶。
产业越发兴旺,可长丰县农业农村局经济作物站站长侯纯旺却始终有强烈的危机感。“因为我经历过长丰草莓的‘至暗时刻’。”侯纯旺回忆,2008年,由于当时主导草莓品种性状退化,长丰草莓产销量陷入历史低谷,是引进品种“红颜”将长丰草莓救了过来。
草莓品种没有“常胜将军”,不断选育优势品种时不我待,成为全县共识,长丰草莓种质资源圃因此诞生。“你看,足足有232种!”侯纯旺带领记者走进种质资源圃,来自世界各地的草莓品种让人眼花缭乱。
“这是我们历时8年培育而成的新品种‘长丰红玉’,亩产较‘红颜’高出300多斤。尽管目前产量较少,但前期市场反馈极好,接下来即将进入全面推广种植阶段。”眼前的“长丰红玉”外皮红润,香气浓郁,咬下一口,清甜爽口,还带着令人惊喜的淡淡黄心。
让草莓成为长丰人永远的乡愁,是侯纯旺的初心:“永远,不仅需要优势品种层出不穷,还需要不断更新栽培方法。”眼下,超高垄省力栽培在长丰越来越“火”。所谓“超高垄”,就是将草莓种在离地约80厘米的地垄上,不仅可以提升草莓品质、产量,还可以大幅降低人力成本。“采用超高垄省力栽培,每亩地效益可增加万元以上,尽管一时的改造投入会增大,但长丰草莓想走得更远,就必须算长远账。”侯纯旺说。
如今在长丰,草莓还可以种得更高——“天瀑草莓”。走进长丰县水湖镇草莓小镇,只见草莓被种在一根根吊起的道槽内,颗颗果实缠绕着枝叶“从天而降”,宛如“天瀑”。工作人员只需轻点手机,便可上升下降道槽对草莓进行打理。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草莓无土栽培种植系统,将“天瀑草莓”用于草莓苗繁育,可大幅提升产量,其新奇的种植方式,同时也是科普教育的绝佳道具。
新时代,长丰草莓产业还装上了“智慧大脑”。由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开发的数字草莓大数据平台,实现了草莓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打开平台,全县草莓产业宏观状态尽收眼底,微观状态清晰可查。在草莓资源数字化、生产智能化、管理精准化、服务远程化、质量监管网络化驱动下,现在,长丰草莓平均亩产提高15%,每亩节省农资、人力等费用800元,亩均增收达3600元。
“走好长丰草莓的未来之路,就是从‘颗颗甜’走向‘科科甜’。”中科合肥智慧农业谷科研人员陈翔宇博士告诉记者。
(本报记者 丁一鸣 常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