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2023年,天津GDP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8%,税收增长17.2%,“稳”的质效进一步提升;空客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市场经营主体总量增长7.9%,“进”的动能进一步积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好”的预期进一步显现……一项项亮眼数据,展现着过去一年天津发展的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2月在天津考察时,提出四个“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为天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4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围绕“贯彻落实四个‘善作善成’重要要求,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天津篇章”主题进行发布。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经走过10个年头。这十年来,天津始终围绕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工表示,从成效上看,十年来,三地协同发展的共识在加深,京津同城化效应不断显现,高速、高铁压缩了时空距离,人员往来的便利深刻带动了各方面合作。
当前,多层面务实合作成果不断积累,产业间的配套、物流间的合作、服务上的拓展、能源上的保障等方面市场化合作不断拓展。科技创新协同方面,天开园和中关村,北京、天津、河北的园区、企业、科技服务间的互动赋能不断增强;生态治理上,三地联防联建联治在标准、举措上不断加深协同;公共服务上,三地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公共教育合作深化、社保卡“一卡通”等举措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也助推了同城化效应。
下一步,在拓展三地合作上,天津将主动服务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一是围绕城市群建设,深化三地间公共服务“软联通”举措,强化教育医疗、社保养老、文商旅、交通等领域合作,提出更多“同事同标”事项,让同城化效应更加便利地服务三地人员生产生活往来。二是发挥市场化科技服务在成果转化上的独特作用,做好科技服务业的“大协同”。三是在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进程中,更加注重市场化配置引育资源要素。四是发挥好天津港北方航运枢纽的作用,用好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政策,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
推进制度型高水平对外开放
天津自贸试验区是我国第二批也是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即将迎来挂牌九周年。九年来,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有效推动了天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到目前为止,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累计实施了615项制度创新举措,其中有42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比如,天津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车和保税维修等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介绍。
现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实有各类经营主体8.8万户,年均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亿美元,年均进出口额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全市1%的土地面积,贡献了30%的外贸进出口、40%的实际利用外资,切实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
天津自贸试验区将高标准推动制度型开放,努力构筑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同时,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准入前国民待遇”,进一步在制度创新上加大力度,加快出台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方案,积极推进医疗健康、金融开放等新一批制度创新举措落地落实。
近年来,天津不断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绿色港口建设,加快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刘桂平表示,当前,天津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提速加力,启动运行了全国首个港口无人驾驶示范区,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适港产业支撑作用持续增强,港产城融合发展相互赋能态势加速形成。
以产业焕新发展新质生产力
天津是我国近代工业重镇,如今也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推进产业焕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天津在这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在制造业领域,我们拥有38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7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8家国家级单项冠军,还有253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我们还引育了清华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北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科产金’相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组建了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这些都为推进产业焕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接下来也将会发挥更大作用。”天津市发改委主任戴永康说。
戴永康介绍,下一步将在主导产业、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四个方面加力,围绕绿色石化、汽车、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大力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关键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和集群化发展水平;冶金、轻工、中药等传统产业加快“智改数转网联”,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算力、信创、集成电路等领域,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优势特色突出、集聚度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更多新赛道。
2023年5月,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园,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开创更多的科技创新新生事物,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物,使城市和大学、创新和创业相互滋养、相互赋能。”张工表示,目前,天开园内已陆续注册1500多家科技型创新企业,引入科技金融和科技服务机构225家,初步形成生动活泼的创新局面。
(本报记者 鲁元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