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3日 星期三

    【新闻随笔】小工坊蕴藏大能量

    作者:屈群苹 顾金喜 《光明日报》( 2024年04月03日 02版)

      【新闻随笔】

      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浙江省在介绍推进共同富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探索时提到党建引领的“共富工坊”建设。2021年,浙江被中央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近年来,围绕缩小地区、城乡、收入3个差距,浙江深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把政策、资源和服务精准应用在改善民生、服务企业和优化环境的各个环节,“共富工坊”作为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基层实践,就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把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基层,方便更多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在家门口就业,把“增收之门”开在增收意愿正对面。据报道,目前,浙江已建成“共富工坊”超万家,累计吸纳就业近50万人,人均月增收约2600元,小小的工坊蕴藏着推动共同富裕的巨大能量。

      以杭州临安区为例,该区已培育各类“共富工坊”175个,评定星级工坊100个,共吸纳农村就业7700余人,其中低收入群体990余人。为进一步用好现有资源,天目山镇挖掘“天目粮仓”党建联建现有成果,建立大米、香薯等多个粮产品工坊,辐射5个村3800余亩地;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清凉峰镇、龙岗镇等蔬菜种植高产地和浙皖毗邻边关镇建设育苗、深加工工坊,每年可育苗500余万株、深加工蔬菜1000吨以上;为进一步覆盖低收入群体,在18个镇街“残疾人之家”增设“工养结合”来料加工工坊,残疾人可自选加工生产、照料康复,让工坊既是“增收之坊”,又是“关爱之坊”……这些不同类型“共富工坊”的建设和运行,不仅取得了预期的经济效益,也在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基层实践找到了一个可行的切入点。

      “共富工坊”成为收入提升和降本增效的双赢范本。“共富工坊”的经济效益首先体现在精准定位需求,依托“零工市场”等形式,解决企业招工用工难和群众零工就业难等问题,通过提供信息发布、供需对接、就业培训等“全链条”服务,形成就业循环体系,打通了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降低了雇佣双方的时间和信息成本。同时,除了劳动力资源,“共富工坊”还将村镇社区一级的特有资源进一步集中,与前来布局的企业主动匹配。在全球最大的彩灯生产基地浙江临海市东塍镇,村里有空厂房、自留地等闲置资源,可以在“共富之家”挂牌,帮助其快速找到合作企业;为了科学、高效派单,根据彩灯加工的6个环节,将工坊和企业分为六大类,分别组建微信群,当下游企业上传某一环节订单时,第一时间发布到对应微信群,做到精准派送、精准匹配。更重要的是,依托属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等,有利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将农村的特色资源最直接地转化为经济效益,在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的同时,把资源变成了实实在在的“钱袋子”。

      “共富工坊”是客观条件的产物,虽然很难在短期内从小工坊进化成大工厂,但是随着制度完善和科技创新,把准市场脉搏的小工坊也将逐渐驶向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浙江有的村镇社区开设了“富民课堂”,常态化邀请一线专业技术人才为工坊农户提供免费技能培训,把岗位送到户、把技能送到人、把红利送到家;以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为目标,在提供手工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产业运营、开发设计等高层级的头雁型人才。抓住“工坊人”素质的提升,鼓励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小工坊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进而加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全面振兴。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需要高瞻远瞩的谋篇布局,也离不开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共富工坊”找准了“提低”的切入点,把“一个都不能少”的理念落到了实处。同时,“共富工坊”立足实际,不贪“大”求快,让“小”有了顽强的生命力,不断丰富着共同富裕的基层实践,也让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在小工坊里找到了强劲的回音。

      (作者:屈群苹 顾金喜,分别系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八八战略”创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