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星期二

    广西科技大学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加强内涵建设 打造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孙有平 陆雨薇 李旺珍 《光明日报》( 2024年03月19日 10版)

      广西科技大学智能车辆(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党建引领、基层组织建设、产教融合育人等方面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了“思政引领,能力为核,多维融合,全程进阶”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建引领 让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创新导向,引领价值追求,为学科发展凝心聚力。将党支部建立在科研团队上,建立健全双带头人工作体系,为学科发展凝心聚力。开展办学思想讨论活动,聚焦“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全方位实现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质量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紧抓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思政在教育教学中的全覆盖;推进文化育人,特邀“大国工匠”郑志明等专家举办讲座数十场,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弘扬工匠精神。学院获批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教师党员在学院各项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党建引领成效显著。

    建强基层 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突出政治标准的首要地位,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学院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科研团队”,打造符合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教学团队”,夯实教师传帮带机制,推动有组织教学体系与有组织科研体系的有机结合。“工程机械协同创新教师团队”获批广西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车辆工程”教研室获批自治区级虚拟教研室,“车辆零部件先进设计制造团队”“转子动力学团队”“工程机械作业装置制造质量控制团队”先后获批自治区级科研创新团队。

      以赛促研、以赛促改,不断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 学院有计划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竞赛,通过比赛树立榜样、共研共进、深化教改,培养教学业务能力精湛、教学方法新颖、深受学生欢迎、服务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四有”好老师。

      狠抓课程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优质课程。学院遴选《机械原理》等13门课程作为学院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以建设国家级、自治区级一流课程为目标,加强学院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布局,选优配强任课教师团队,实行课程团队负责人制度,实现课程教学大纲、课件审核全覆盖;建立学院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协同育人 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构建“思政引领,能力为核,多维融合,全程进阶”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品牌工程“本科人才成长领航计划”“紫荆工作室”建设实现科教融汇;以“柳汽本科生试点班”“企业工程问题案例库”建设实现产教融合;以学科竞赛形式实现赛教合一,实行提升学生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四力”的进阶式培养模式。

      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学院与柳工、东风柳汽、广西汽车集团等企业合力打造覆盖研究生、本科生阶段的联合培养模式。与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开展长达20年的包括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和真题真做式毕业设计等工作在内的战略合作。有效解决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锻炼(实习实训)的分割化、条块化问题,围绕工程素质、工程科学、工程实践构建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从相对单一的专业课程逐渐转变为以工程专业课程、工程实践课程为主体,自然科学课程为基础,人文社科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邀请一线专家进校园,为学生授课、做讲座、指导实习实训、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老师的科研活动和工程项目,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技术开发能力提供直接的指导和项目平台。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贯彻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理念,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出一批具有工程思维、创新思维、工匠精神,深受用人单位认可的卓越工程师。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学院与合作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汽车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充分利用合作企业师资、软硬件设施等资源,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和教学内容,共同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与实践。将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等共建单位的生产和技术开发工作环境作为产业学院的重要教学资源,安排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协同指导,基于科研成果或创新训练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2022年以来,指导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3项,省部级一等奖41项、二等奖27项。其中在2022—2023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总决赛中获15金3银佳绩,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3项。

      (作者:孙有平 陆雨薇 李旺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