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9日 星期四

    国家卫健委:加强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

    作者: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29日 08版)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8日就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目前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需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庄宁表示,国家卫生健康委近年来积极发挥医改的牵头统筹协调作用,会同相关部门加强医疗、医保、医药的协同发展。

      庄宁介绍,在医疗方面,通过布局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强有关临床重点专科,破解群众跨区域就医难题。据统计,前四批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了460多个专科、开展医疗新技术6200余项,患者外转就医较建设前平均下降了约三成。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率达到90%以上。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全国共有2817家三级公立医院、5384家二级公立医院参加全国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从近5年数据来看,全国三级公立医院发展方式、运行模式、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病例组合指数和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这两个反映医疗服务技术难度的指标,分别增长了10%和23.5%,83%的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四级及以上水平。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的麻醉、儿科、重症等紧缺医师数量和占比均有所增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

      庄宁表示,在医保方面,我国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在医药方面,深入拓展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降低虚高价格。修订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快临床急需短缺药、儿童用药、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上市,努力满足群众的用药需求。

    不断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秦兴强介绍,我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龙头,涵盖多个病种,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了17个省份。

      据介绍,“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秦兴强表示,当前,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

      为推动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发展,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副司长欧阳波介绍,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工作机制,中央资金投入近130亿元,推动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基本实现“双过半”。

      欧阳波表示,我国中医药传承创新稳步推进——建设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遴选发布5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52个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100项适宜技术和100个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中华医藏》首批“养生卷”74种图书正式出版,标志着中医古籍编撰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同时,中医药特色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培养50名岐黄学者、500名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00名青年岐黄学者、35个中医药创新团队,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重点学科。

      据初步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数为4148.6万,中医药在服务百姓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建设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是“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主要任务之一。对此,欧阳波表示,国家中医药局以实现人人就近享受高质量中医药服务为目标,推动14个中医医院纳入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布局建设27个中医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持续推进62个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138个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同时,优化中医药服务供给,遴选约1000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500个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确定31个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和老年病科建设,推进中医专病门诊建设;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铸牢基层网底,推进三级医院对口帮扶699个县级中医医院,23个省份实现基层中医馆全覆盖,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

      (本报北京2月28日电 本报记者 金振娅)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