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海关数据显示,京津冀区域进出口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外贸总值由2014年的3.7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5.03万亿元,增长34.4%,连跨两个万亿元台阶。
对外开放平台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综保区建设蹄疾步稳。2023年,京津冀区域综合保税区数量由2014年的2个增至11个,实现外贸进出口4513.3亿元,较2014年增长10.2倍,占全国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的7.1%,占比提升4.1个百分点。
全国唯一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包含北京区域与河北区域),是京津冀培育高端高新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自2022年4月通关运营以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发展迅速,2023年进出口20.5亿元,同比增长471.8%。
北京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持续发力,2023年,北京天竺综保区进出口1228.3亿元,较2014年增长3.8倍,获评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A类综保区,占京津冀区域11个综保区进出口总值的27.2%,占比排名第1位,对京津冀综保区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23.6%。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跑出新速度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百舸争流。京津冀重点打造“五群六链五廊”,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融合水平持续提升。
2023年,京津冀区域进口高新技术产品4716.3亿元,较2014年增长25.8%。其中,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医药材及药品分别进口235.7亿元、1436.8亿元,较2014年分别增长13.7倍、3.5倍,在全国同类商品进口中的比重分别提高6.3个、12.5个百分点。“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强劲,2021—2023年分别出口129.7亿元、302.7亿元、4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5%、133.3%、37.1%,在全国“新三样”产品出口中的占比连续提升。
北京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创历史新高。2023年,北京地区进口高新技术产品3412.8亿元,创历史新高,较2014年增长89%,占京津冀区域同类商品进口的72.4%,对京津冀同类商品进口增长的贡献度为166.1%。其中,集成电路制造设备进口212.8亿元,较2014年增长24.6倍,占90.3%;医药材及药品进口1226亿元,较2014年增长4倍,占85.3%。
通关便利化水平实现新提高
十年来,京津冀坚持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口岸通关货畅其流。2023年,经京津冀三地口岸进出口货物3.0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28.3%。
京津冀三地口岸合作持续加强,创新推出进口货物“船边直提”和出口货物“抵港直装”模式,口岸通关时间进一步压缩;北京地区首趟“本地报关、全国通关”的中欧班列开通,打通开拓“一带一路”国际市场新通道;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重点企业通关保通保畅机制,入选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发展百佳案例。
北京口岸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空港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2023年,经北京口岸进出口货物7013.3亿元,较2014年增长17.8%。北京空港口岸辐射京津冀三地作用加强,空运货物向北京口岸聚集明显。2023年,经北京口岸空运进出口货物占同期京津冀三地口岸空运进出口的89.1%,占比较2014年提高15.3%。
2023年,北京地区(含中央在京单位)进出口占京津冀区域进出口的72.5%,较2014年增长42.9%,对京津冀区域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度为85.1%。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