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8日 星期四

    老胡同里的新生活

    讲述人: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社区党委书记 李 峥 北京市东城区前门街道草厂四条胡同居民 朱茂锦

    作者:本报记者 董城 本报通讯员 张思琦 《光明日报》( 2024年02月08日 05版)

        北京市前门街道草场社区居民在“小院议事厅”讨论事宜。资料照片

      2019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前门东区,沿草厂四条胡同步行察看街巷风貌,听取区域规划建设、老城保护、疏解腾退、人居环境改善等情况介绍。那天,也是前门老街坊们终生难忘的日子。总书记走进了群众家中,和大伙儿一起包饺子、炸饹馇,细细询问大家生活情况。

      如今,五年已过,在总书记的殷殷关切和嘱托下,群众的院子里多了太阳能小夜灯,上下台阶多了安全扶手,街道治理从胡同街巷延伸到居民院落。社区用绣花功夫开展院落内的微更新、微治理,让老胡同焕发新活力。

      为了精细化提升人居环境,社区按照“一院一策”的思路,升级改造了27个“美丽院落”,更好满足了居民在“厨、卫、光、晾、储”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建成24处“星级公厕”和7个“口袋公园”;完成60个院落的适老化改造。如今,老旧街巷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的生活也更加安全便利。

      别看都是微小改造,要想让街坊邻居都满意,可不容易。为解决居民各种诉求,社区想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去“小院议事厅”开会。前不久,非机动车雨棚选址遇到困难,居民们聚到“小院议事厅”,商讨采光、噪声、通行、排水、维护等问题,最终将新雨棚位置定在了草厂六条胡同南口,解决了电动车停放难、充电难的困扰。

      “小院议事厅”是居民协商议事的地方,真正实现了居民的事居民议,居民的事居民定。现在,老街坊们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不断提升,大家对社区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如今,“小院议事厅”已成立11年,解决胡同诉求超过了100件。这100多件事,过去件件都是老大难问题。今天,大家心往一处想,一齐解难题。

      不仅人居环境有了提升,近些年,前门老街坊们的文化生活质量也逐渐提高。历史上,前门东区商贾云集,各地会馆众多。如今,这些百年会馆经修缮改造后重张,我们经常去喝茶听戏。

      北京是会馆之都,其中37处百年会馆集中在前门地区。从2021年开始,我们这儿实行“一馆一策”方案,统筹文物保护、特色发展、有序经营,活化利用会馆空间。如今,颜料会馆、临汾会馆等陆续实现“会馆有戏”,戏剧、相声、魔术等艺术类型轮番上演。

      现在的胡同既有光鲜亮丽的“面子”,也有整洁舒适的“里子”。生活有里又有面儿。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现在的生活,那就是舒坦!

      (本报记者董城 本报通讯员张思琦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