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午后,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响堂村栀咖啡馆一楼已是满座状态,栀子花咖啡的香味萦绕屋内。待到6月,栀子花漫山遍野盛开,将是响堂村一年中最美的时光。
屋外,村道两侧上粉墙黛瓦的民居、民宿和农田的墙绘、艺术装置,色彩和谐,令淳朴的村庄充满了美妙的艺术气息。
响堂村位于南京浦口老山脚下,三面环山一面抱水,山谷里分布着80多座村屋。曾经地处偏僻的传统小山村,如何变成了城里人心中的向往?
响堂村种植栀子花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每逢初夏,村里处处飘着栀子花的香气。响堂村村民、专职讲解员王咏萍介绍,响堂村70%以上的农户靠种植栀子花为生,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管理标准和销售渠道,一束栀子花只能卖两三块钱,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起色。
蝶变发生在三年前。浦口文旅集团总经理侯利旺告诉记者,浦口文旅集团在为期一年的调研考察后,最终决定依托南京艺术学院,引进文化名家、大师团队作为“新村民”入驻响堂村,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2021年,以“艺术重构乡村”为主题的“响堂计划”正式启动。
响堂通过“微改造”让独一无二的乡村生态与文化艺术融为一体。侯利旺表示:“在村落改造中,我们遵循自然更新的原则,对原有的河、沟、渠进行景观提升,修复桃林、栀子花梯田、稻田等生态、农业空间,保持原有建筑的结构形式和传统风貌,并通过支付租金的方式回租部分村民房子,进行适用性改造建设。”
回租后的响堂村五十号小院现已成为新村民老万的藏品馆。馆内一面装满不同年代旧物件的墙吸引了记者目光。“这里摆放着南京人的老门匾、老家具、旧票根、小人书,还有上了年头的暖水瓶……隔三岔五,老万就会上二楼直播间讲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王咏萍笑着说,不少看了老万直播的人就此迷上了响堂村,来了一趟又一趟。
一花引来百花开,南京本土设计师陈卫新也走进响堂村,为响堂量身定制博物馆、乡村讲习所。2022年,以“向山的窗”诗集展、“山谷里的精灵”主题插画艺术展,吸引了更多“新村民”入驻响堂村。
新村民带来新想法,栀子花也迎来新生机。设计师沈雷设计的“堂屋”会议中心,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巨大的斗笠“盖”在古朴的建筑基座上。2023年6月的栀子花大会开启了“堂屋”首秀,目前这里正在展出南京艺术学院以栀子花为要素的文创作品,展柜内各种展品尽显巧思。
艺术家的聚集为响堂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热度和流量,也为村庄的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机遇。村里因势利导——2023年端午,栀子花及文创产品进驻周边商场,并在网上售卖。一周时间,由23户村民供货的两万束栀子花,在一小时内被抢购一空,通过冷链物流被分销到上海和杭州。
栀子花重焕生机,栀咖啡、大马营等10余个品牌在响堂村落地,节假日高峰时期村里每天客流超过5000人。据统计,2023年响堂村接待游客近35万人次,响堂村各类业态经济收入达2000万元,50余位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我开发了新菜,有空来试吃啊!”响堂村德蓉饭庄的老板豆本召热情招呼着游客。看着家乡旅游兴旺,他将自家农房拾掇出来办起了饭庄,火爆时,一天的流水能有上万元。他还搜罗出一些老物件,和驻村的艺术家们一起布置农耕文化墙。“咱这农家饭庄,也沾了艺术气质。”豆本召笑着说。
响堂正日益展现出独特的乡土魅力。“青山绿水是底色,艺术赋能是手段,让村民依靠生态吃上致富饭,才是最终目的。”浦口区江浦街道华光社区党总支书记杨晓玲表示。
(本报记者 苏雁 杜倩 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