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新春走基层】麦地里的气象专家

    作者:本报记者 陈海波 王胜昔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30日 04版)

      【新春走基层】

      冬日早晨,阳光洒在河南鹤壁的一片麦地里,分外暖和。麦苗探头迎接阳光,土壤松软潮湿。

      “群里说,最近要有一场雪。”王连江站在麦地旁,掏出手机,给记者看他的微信。他加了好几个群,有的群名是“农办”,有的是“农业气象服务”。

      王连江是鹤壁市浚县屯子镇月强小麦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种了200亩冬小麦,但都是岗坡地,比较干旱,一亩地浇一次水就得100多元。“上个月正计划要浇水,群里专家说马上可能有雨雪,让我先等等。没想到后来一连下了两天雪,省了几千块浇水钱。”他笑道。

      一旁的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高级工程师王福州,也呵呵笑起来——他也在群里。有时候,他会走出微信群,走进田野。

      “现在是小麦越冬期,还要小心极端低温。”他提醒王连江,“不过别担心,我们会及时发布气象预警,并与农业部门会商,制定田间管理措施。”

      在作物生长关键期以及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前,当地气象和农业部门会举行会商,分析研判风险,形成具有指导性的服务专报,发给农业合作社、种田大户等。

      “现在是看天和用天,以看天为主,下一步要加强用天!”王福州补充道,看天就是看天气预报,提前做准备,尽量避免气象灾害。用天就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让农业生产最大化获益,如根据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变化,调整作物播种期、种植制度等。

      不过,他有时候也很为难:农业生产对气象的要求越来越高,预报技术还达不到那么精准。“但我们正朝这个方向努力。”王福州说。

      可不是嘛!在鹤壁,已经建起了90多个农田气候观测站,实时采集气候数据、观察作物长势情况,为气象和农业专家们提供参考。地面观测还不够,天上还有风云卫星。此外,还有网格预报。“预报精度目前能达到5公里,下一步要实现3公里、1公里……预报越来越精准,服务才能越来越精细。”王福州说。

      多年与农业打交道,让这位气象专家也成了种庄稼的“好手”。“庄稼就跟人一样!”王福州讲起了自己的心得,“苗期需要蹲苗,别急着浇水,得稍微让它耐点儿旱,促进根系生长。到了拔节期,就得大水、大肥,就像人在青春期需要补充营养……”

      说完,他又用积雪盖住麦苗。“积雪可以保温,就像盖上被子。”他抬头望向更多麦苗,眼里满是憧憬。

      (本报记者 陈海波 王胜昔)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