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星期一

    韶关学院:厚植师德绘底色 创新实践育新人

    作者:孙家明 赵三银 黄长征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9日 09版)

      近年来,韶关学院推动实施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程,开展系列研究和应用实践,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有力推进了师德养成教育在应用型高校的育人实践。

    创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体制机制

      内外兼修,营造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全员化”格局 学校明确校内主体职责,调动校领导、中层干部、一线教师、后勤服务人员在内的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组建教育学部、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中心、省级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等,加强师范生培养和管理,营造了校内“人人皆为师、处处均受教”的德育氛围。同时,扩充校外育人主体,重点吸纳中小学、社会机构和第三方力量等专业人员,特别是邀请校外中小学名师参与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提高师德养成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全程培养,探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立体化”模式 学校以应用型高校师范生为培养对象,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积极将仪式教育作为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的第一环节,以课程建设为内容依托,以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基地建设为条件保障,以实践锻炼为重要途径,以评价机制为关键环节,建立全面、系统、立体化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模式。

      全方位保障,探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协同化”机制 学校成立师范生师德教育办公室,统筹推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工作,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牵头部门明确、院系具体落实、师范生自我约束的师德养成教育工作机制,构建理论与实践、校内与校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课内与课外、学校与师生等多方位、多层面的协同培养机制,保障师德养成教育机制建设长效化。

    创立重综合、重体验、重践行的教育体系

      聚焦目标,完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路径设计 学校组建研究团队,加强理论研究,坚持素养为本,聚焦为师标准,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按照4年纵贯、横向关联、学期递进和项目清单的实施思路,形成“类别—层次—模块—主题—项目”的设计结构。围绕师德规范、职业精神与教育情怀3个维度,引导师范生尊德守范,坚定职业信念,涵养教育情怀,实现了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凸显特色,打造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锚定师德养成目标,组织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对指导师范专业教师,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加强思政课与师德教育必修课的融合;注重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与思政元素,围绕《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建立省级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7门;运用好“韶关学院中小学教育资源及案例系统”,建设师德养成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开设《粤北华南教育历史专题》等地方特色德育选修课程。

      强化实践,优化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实践体系 学校建立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39个,将师德养成实践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教育见习、教育研习和教育实习“三位一体”师德养成教育实践体系,保持教育实践“四年不断线”。组织师范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要求每位学生在读期间至少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1次、区域优秀教师调研活动1次,深刻体悟优秀师德规范的养成过程。

      持续改进,创新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评价机制 学校修订《韶关学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提高德育评价比重,将德育占比从20%调整为25%。师范生师德素养评价主要围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习(见习)评价、师范毕业生师德综合评价3个部分,将师范生师德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将师范生参与师德情怀类社会实践、公益志愿服务情况纳入德育评价奖励分项。同时实行多元主体参与的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评价机制,建立师范生师德成长档案,完善师范生学习成效评价反馈制度,持续改进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

    创设环境、精神和制度和谐的教育文化氛围

      改善环境,彰显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平台内涵 学校精心打造校园师德景观,并让师范生参与师德景观建设方案的设计与执行,为师范生创设师德情感体验场和师德教育环境。在校内设置师范教育文化长廊,在教学楼道走廊和教室墙壁悬挂教育格言,在办公楼或教学楼前放置知名教育学家的雕像,建设师德名人长廊,同时设置师范生器乐演奏实训室场所,提高师范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厚植情怀,涵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精神价值 学校抓好校园主阵地,强化正向引领作用,以学校和院部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学生社团为主导,精心组织微党课、微团课,开展师范生入学师德宣誓、专题讲座、主题辩论、名著阅读、演讲竞赛、视频观看、毕业师德宣誓等系列师德实践活动。突出活动创新性和有效性,引导师范生从“被感动”到“见行动”,自觉践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使命,提升师范生职业精神认同感、归属感和体验感。

      加强保障,强化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制度增效 学校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宣传和教育,引导师范生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牢记教师职责使命,严守师德纪律准则,成为人民满意的好教师。同时坚持“学生中心”“三全育人”理念,落实《韶关学院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实施方案》,实施校内教师和校外合作教育基地学科教师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度,发挥“双导师”在师范生师德养成、学业指导、职业规划方面的引导与指导作用。

      (作者:孙家明 赵三银 黄长征)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