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油画有着悠久的传统,而中国油画起步较晚,也相对年轻,直至20世纪50年代,油画才成为与中国画并驾齐驱的美术科目。最初,中国油画主要效仿法国体系。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罗斯的画风几乎塑造了中国油画的基本面貌。改革开放后,中国油画吸收欧美各种油画流派的营养,并致力于将中国精神融入其中,以创造具有本国特色的油画,但俄罗斯油画的影响依旧存在。在这个过程里,中国油画观念和技艺又经由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与西班牙绘画联系在了一起——委拉斯开兹代表了西方绘画传统的一座高峰,他不仅为法国19世纪印象主义绘画提供灵感,还深刻影响了对中国油画产生广泛影响的俄罗斯画家列宾。众所周知,新中国的老一辈油画家,如全山石、靳尚谊、詹建俊等,都曾受到列宾的影响。他们中一些人曾于20世纪50年代在列宾美术学院深造,也有一些参加了北京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这一代画家奠定了中国油画的教学与创作基础,培养了其后三代中国油画家。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和西班牙油画家之间几乎鲜有直接交流的机会,但通过上述共同的间接来源——委拉斯开兹的绘画,西班牙油画和中国油画一直有潜在的连接。
中国与西班牙当代绘画的这种潜在连接,在日前举办的“宽阔的现实主义——中国与西班牙当代油画展”中,以鲜明的面貌呈现给观众。展览汇集了来自中国与西班牙四代油画家的作品,共计118幅,在中国杭州、北京展出后,还将在西班牙马德里展出。
“宽阔的现实主义”这一名称,可以折射现实主义绘画在西班牙和中国的当代探索与发展。确实,“现实主义”这个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背景中具有不同的含义。在西方艺术中,它通常指代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一种艺术样式,强调对现实题材的客观描绘和真实再现。随着抽象艺术的兴起,以及摄影、摄像等现代媒体的普及,现实主义又被贬为如实照录物象外表的“过时之物”。然而,在中国艺术中,现实主义概念与西方有着重要差异。这个概念在20世纪上半叶引入中国,突出对社会现实和革命历史题材的描绘,讴歌英雄和典型的人民生活,由此产生了社会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代中国艺术文化中起了主导作用。
尽管现实主义绘画一度在西方受到贬损,却正是这种否定,反向刺激了对具象绘画的新饥渴,促使艺术家重新审视现实主义艺术传统的价值。西班牙画家也不例外,他们重新考察了欧洲油画发源地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艺术,正是在考察期间,他们猛然发现自己传统中有某种为意大利绘画所缺乏的东西,诚如西班牙艺术家安东尼奥·洛佩斯·加西亚所说,“一种与真实非常贴近的元素,它充分体现于委拉斯开兹、苏巴朗、里维拉、戈雅等绘画中的现实主义特质之中”。归根结底,绘画是一门再现感知而非体现认知的艺术;感知造就艺术的生动。此时,在抽象绘画上颇有建树的以色列画家阿里卡也重返现实主义道路,以委拉斯开兹为模范,坚持依据现实写生作画,捕捉现实感知瞬间,其探索也表达了与西班牙画家同样的信念。
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完全被边缘化的困境中,现实主义美术,特别是油画创作,在中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诞生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作品,其中也不乏迄今为止的巅峰之作。与此同时,西班牙艺术家从现代主义尝试中返归现实主义道路,力求继承委拉斯开兹的传统,融合现代技艺,表现当代生活,传达当代情感,使现实主义重归美术主体。中国与西班牙画家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期对现实主义绘画进行了多元探索,这一历史巧合乃属油画对其本源特质回归的必然。在这一过程中,两国油画家在坚守油画再现性特质的前提之下,以全新的姿态探究现实主义绘画的题材、技艺与风格,极大地扩展了现实主义艺术的范畴。如展览作品所示,其范围无所不包:错觉的、写实的、浪漫的、诗意的、超现实的、照相写实主义的,等等。事实证明,现实主义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再现来传达无比丰富的情感和无比深厚的含义。从展览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其中许多作品试图在现代和当代前卫艺术,特别是抽象艺术与欧洲悠久的再现性传统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以表达新的当代情感和新的视像。由此而论,无论哪种形式的现实主义,只要它坚持创造性的审美品质,它就必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史意义。
美术在国家间一直扮演着美丽的文化特使角色。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浙江全山石艺术中心、中国国家大剧院和中西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协办,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和西班牙画家在现实主义绘画道路上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这赋予了美术这个特使以双重意义:一方面,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它有助于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信任;另一方面,在当代艺术情境下,它为两国画家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可以相互交流、切磋油画艺术,以促进两国艺术文化的繁荣。
(作者:曹意强,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