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8日 星期日

    安徽:雪落江淮绣锦章

    作者:本报记者 常 河 马荣瑞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8日 10版)

        黄山市徽州区呈坎古村雪景。施亚磊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亳州体验雪车。张刘艳摄/光明图片

        游客在雪后的黄山赏云海。潘成摄/光明图片

        雪中的合肥骆岗公园。王世保摄/光明图片

      【中国冰雪图画】

      一月下旬,黄山风景区迎来又一场降雪。期待已久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奔走相告,对他们来说,黄山四季各有各的曼妙,而黄山雪景更是继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后的“第五绝”。

      “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游客胡文松是“掐着”天气预报赶来的,只为了一饱眼福,“黄山的雪景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赏赐,如果不来,肯定遗憾终生。”

      山谷里、松顶上云海浩瀚,如浪花般在雪色山巅奔涌,远处的山峰在云涛雪浪里若隐若现,宛如海上仙岛。

      黄山冰雪的魅力在于每个冬季都来得格外震撼,一到严冬,就会有皑皑白雪遍铺峰峦。“一夜寒风起,万树银花开”,置身其间,仿佛进入扑朔迷离的童话世界。

      和黄山梦幻般的雪景不同,黄山古村落雪来得迟一些。雪一到,“黄山便成了徽州”,那是怎样一幅浓淡相宜的古意水墨画呀。粉墙黛瓦马头墙的古村落成了线条精致的工笔,宏村村口的南湖越发清澈,泛着凛冽的蓝,人走在湖中的石拱桥上,无需撑着油纸伞,就是画中移动的风景。那是张岱笔下的雪夜探访者,村中的人,俨然都是隐者。只有村口的乌桕树,零星挂在梢头的红叶,如同望风的使者,风一吹,翻动的树叶和飘落的雪花,便是最儒雅的欢迎词。

      在大别山,在天柱山,雪有着各自不同的风韵。天柱山下的滑雪场游客如织,迎着寒风,风驰电掣中一抬头,天柱山的冷峻和峭拔竟然是版画般的背景,动静相宜,人便是滑动的精灵。

      雪落在合肥,把江淮之间晕染成淡墨的画卷。滨湖湿地公园的水杉林尚未及退去沉稳的红,又增加了白,游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而公园对面的巢湖,水面氤氲,白色的鸥鸟在水面划过,翅膀所及,这合肥版的“富春山居图”气韵流动了起来。湖畔的民宿群,那大而宽的江淮官房屋顶伸展着,托举起一片白的世界。收割后的稻田里,同样白色的大鹅步态悠然,链接起民宿的羊肠小道婉转灵动,如同画家的神来之笔。

      “谁能想到一度严重污染的巢湖,现在成了诗画俱佳的胜境。”冒着风雪,合肥市摄影爱好者王世保穿行在湖畔,拍巢湖的水、落日、水鸟和粼粼水面是他的日常。

      在皖北亳州,一个集标准滑雪初级赛道区、大型雪圈游玩区等六大主题体验区的滑雪场让无边铺展的淮北平原多了冬日的喧闹。

      “原来一下雪,没人出门,现在有了滑雪场,咱农村也成了景区。”亳州市民李保军收拾着烧烤摊,他准备在园区搞个移动烧烤:“你说,人家滑雪累了,来吃点烤肠啥的,多得劲?还暖和!”

      淮北平原的雪是一部波涛汹涌大开大合的小说;过了淮河,雪就成了气象万千绵密不绝的散文;再过长江,尤其是再邂逅了黄山,那雪,便是悠扬婉转却韵味悠长的诗歌了。

      来安徽看雪,看的是山河表里,触摸到的,一定是底蕴丰厚的文脉。

      (本报记者 常 河 马荣瑞)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