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走进乡村看振兴】
1月16日,宁夏银川市灵武市临河镇上桥村,农舍嵌于片片枣林,间或传来犬吠鸡鸣,冬日暖阳洒下,平添了一丝静谧恬淡。晌午过后,村民杨荣搬了把梯子走进枣园,戴上棉手套,“咔嚓”一剪子下去,浑身带刺的干枝条就落了地。一番修剪,斑驳粗壮的树身露出威风凛凛的仪态。“拿掉多余枣吊,开春再拉枝,来年不愁好果子。”杨荣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自己种了13亩枣树,2023年亩均收入近1万元。
灵武,古称灵州,地处黄河河套灌区,是“千年古县”。这里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长枣以果型硕大、状似马牙、酸甜可口走俏市场。从唐朝开始,灵武长枣就被列入皇室贡品,现存百年枣树达1.8万株。每年9月中下旬,长枣缀枝头,客商蜂拥至,红果子一下枝头就抢鲜入驻商超。
然而,前些年,灵武长枣可不似现在这么“甜”。“原来卖枣没有固定的窝窝子,枣子一上市,村口的下白路两边,一眼望不到头全是临时摊。关键卖不上好价钱,早上一斤两块多呢,下午就掉一块钱,磕磕碰碰的四五毛就拉走了。”说起“提篮小卖”的日子,70多岁的枣农张华连连摇头。
长枣如何一展所“长”?头疼的可不止农户。2018年夏天,恰逢下白路扩建改造,眼看枣子要上市,交易点还没个着落,村干部们坐不住了。村党支部书记徐韶源召集党员开会:“长期‘打游击’不是办法,能不能建个交易市场?”话音落地,有人提议,五队有一大片闲置荒地,紧邻主干道,能用!
随后的村民代表大会上,上桥村自建长枣交易市场的建议表决通过。说干就干!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大家清理垃圾、平整路面,没几天,3000平方米的交易市场就改造好了。光有硬件还不够,村党支部还牵头成立了长枣销售服务队,推选德高望重的村民,帮助把控品质、对接客户。
“枣子不用拉到路边扒拉挑拣,外地老板一来,只要价钱谈拢,他要啥品质、多少斤,服务队挨家挨户盘货,枣子拉到市场,产地证明一开,装车就走。”张华告诉记者,周边村子不少农户也把枣子拉来卖,一时间,上桥村成了临河镇的长枣交易集散地,着实令人欣喜。
长枣交易市场“一炮走红”,长期自给自足的小农户第一次有了“与市场共舞”的感觉。眼看销售有了起色,村民种植积极性高涨,到了2020年,上桥村长枣种植突破5000亩。行情渐好,风险也随之而来。“量大了,开始出现积压滞销,特别是集中上市的高峰期,中间商压价厉害,一来二去全烂家里了。”上桥村长枣种植大户徐文祥说。
小农户闯市场,总得有人带。2021年,刚刚完成换届选举的上桥村,“两委”班子平均年龄39岁,年轻的队伍有活力、思路宽,马不停蹄外出考察学习后,上桥村决定由党支部牵头领办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跑客户找订单,变“被动等客来”为“主动找市场”。同时,村上积极申请360万元的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冷库和制冰车间,以错峰上市保持长枣价格平稳。“刚建好就派上了用场,当时疫情影响80万斤长枣滞销,合作社保底价收购。”徐韶源说,看着鲜枣入冷库,村民们心里踏实了。但村干部可没闲着,村党支部发动党员化身“销售员”,联系到了中宁县一个枣子加工厂,鲜枣变蜜饯,还卖到了意想不到的好价钱。
一波三折的“长枣之旅”,让上桥村党支部意识到,小农户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的一环,要补的短板太多:渠道、平台、信息手段……眼下来说,新的销售渠道在哪里?“电商直播带给我们启发,不妨试试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上桥村党支部副书记谢燕茹说。上桥村向在外经营电商的本村年轻人张铮抛出“橄榄枝”:“到村里直播销售长枣,场地免费用;为村民培训电商知识,费用村上出。”双方一拍即合。
2023年采摘季,上桥村的长枣分外“红”。院子里、枣树下,一部手机、一个支架,家庭妇女放下灶头的锅铲,说着不算标准的普通话,大大方方把鲜枣端到了镜头前。2023年,上桥村通过“电商+物流+直播带货”模式,带动60余人参与直播带货,销售长枣150余万斤、西梅6万斤、枣园鸡3000余只,销售额有850余万元。
2023年,上桥村还成立了临河镇长枣产业党建共同体,联建了5个种植村、4个种植技术合作社和22家企业、电商,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260万元,上桥村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荣誉称号,村党支部还被银川市评为“五星级党支部”。
路子越蹚越宽。入冬前,村上申报的产业融合园示范项目开工了,半年内建成长枣分拣和深加工车间,上桥村将形成长枣种植、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产业链条。“市场上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党支部现在是‘走一步看三步’,农户想不到、做不到的,村上都替我们铺好路了。跟着走,准没错!”徐文祥乐呵呵地说。
(本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