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5日 星期四

    提升服务效能 加快“强链”“补链”

    ——江苏南京高淳区在主题教育中解决企业“急难愁盼”

    作者: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全民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5日 05版)

        江苏南京高淳区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刘列摄/光明图片

      【主题教育在基层】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的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正通过显示屏查看机器参数。

      “作为江苏省首批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公司先后3次投入1000多万元。”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迅介绍,与普通车间相比,智能制造车间产能至少提升了30%,人工成本降低10%以上,产品良品率由原来的92%提高到98%以上。

      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智改数转”提升科技含量,是高淳区赋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淳区围绕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努力把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学习干事热情,转化为推动当地经济提质增效的具体行动,将主题教育与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工作紧密结合,推动各项要求落地见效。

      汽车零部件产业是高淳区“4+2”重点主导产业之一。围绕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的产业韧性活力不足、产业链条不长等问题,高淳区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广泛收集企业需求,梳理建立15项问题清单,制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整改清单”,加快“强链”“补链”“延链”。

      为更好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高淳区工信局发挥机关支部党员示范岗作用,开展“企业服务月”系列活动,推进“永不走的驻厂员”服务专员制度。同时,建立并完善“一企一档”服务记录,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一对一”精准对接,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和项目推进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已收集为企服务日志2100份。

      “通过企业走访活动及‘永不走的驻厂员’常态服务,截至目前,已收集企业问题217个,其中,政策解读类问题45个、用人用工类问题44个、供应链问题34个。”高淳区工信局中小企业服务科科长叶超告诉记者,目前,这些问题已全部解决,企业满意度持续提升。

      “智改数转”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化解企业“不会转”的顾虑,高淳区工信部门围绕“智改数转”、知识产权等主题,组织开展培训辅导和政策要点解读30场次,覆盖辖区企业500多家。针对企业“不敢转”等问题,高淳区出台技改奖补措施,对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给予资金补贴,同时企业购买设备,还可以进行增值税抵扣。高淳区工信局投资科科长张哲表示,这样“双管齐下”,企业提高了技改意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产业链强筋壮骨。据悉,目前高淳区累计实施“智改数转”的规上工业企业达253家,覆盖规上工业企业比例达95%。

      营商环境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南京德普瑞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建明告诉记者,最近公司扩建新厂区,需要跑的手续比较多,相关政府部门知道后,主动上门“全程服务、贴身指导”,“驻厂员全程跟着我们员工一起办理手续,帮助对接各部门平台,完善送审资料,让公司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所有手续办理,助力企业尽快扩能增产”。

      人才是产业“强链”“补链”环节上最不可缺少的一环。高淳区距离南京主城区较远,在吸引人才方面存在空间上的短板。紧紧抓住落户辖区的南京第一个综合性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南京高职园的人才集聚优势,高淳区把人才作为服务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的战略支点,实现人才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据了解,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高淳区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校企知识产权实践中心等产教融合平台,架起人才供需双方的合作桥梁。

      “我们学校选派10位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目前承担了企业技术开发项目的横向课题2项,申请企业技术改造发明专利2项。”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处处长李木香说,学校已与38家在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还在冠盛汽配厂区内设立了“教师企业流动站”。

      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高淳区123家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企业产业规模达138.5亿元,同比增长32%。下一步,高淳区将继续勇挑重担、主动作为,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稳中提质,全力巩固扩大工业经济基本盘。

      (本报记者 苏雁 本报通讯员 刘全民)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