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健康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科普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2日 星期一

    【学人论学】

    作者: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2日 11版)

      当我们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在课堂内就竖立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位”的牌子,小学生不知道什么叫作“大成”,现在我想,这里面有三层含义。

      第一是孔子集春秋时代孔子同时或稍前思想家之大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内说:“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这些当时的学者贤人,都是孔子之所严事,尤其老子,孔子曾经向他问礼,这“礼”是广义的礼,包含历史、哲学以及礼乐制度在内,这是中国古代史官的专业,而史源于巫,所以我们说,在古代,从原始社会末,到阶级社会初,巫是当时学术界权威,阶级社会成熟后,“巫”变为“史”,而老子本为申之“史老”,我在《再论老子》一文内曾经说:

      “自然”是一种存在……用“自然”代替了上帝的职能,所以老子在当时是哲学思想方面的维新者,他提倡的自然是万物的创造者,是天下母,强为之名曰“大”,可以名之为“大自然”。

      孔子受这种思潮的影响,变有神为泛神,而提出“仁”和“礼”作为他的思想核心。

      第二是集西周周公以来礼乐文明之大成。周公制礼作乐,孔子也曾经“删诗书,订礼乐”,这很明显地有继承关系。在《论语》内,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明白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周与夏商比,是“郁郁乎文哉”,他要法周,也就是继承周代之传统文明,而周公是西周传统文明的代表者,所以孔子时常想念周公,因而“梦见周公”。

      第三,是集炎黄两帝文化系统之大成。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但我们对黄帝系统的历史与文化传统比较清楚,对炎帝系统的文化,则所知较少而模糊。这是我们缺少研究的结果。其实有关古代炎帝一系的历史文化,记载很多,有待我们的探索。在我国古代阶级社会初期,“国”的性质可分为二:神守之国及社稷守之国。《国语·鲁语》记孔子之言曰:“山川之灵,足以纪纲天下者,其守为神,社稷之守者为公侯,皆属于王者。客曰:‘防风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在宗周,任、宿、须句、颛臾等国尚是神守,名山大川,所在多有。炎帝以后尚多此类国,故方策不见。夏为黄帝后,吕为炎帝后。夏为社稷守,王天下,而申吕为神守,主祭司,不设兵卫。因为他们是神守国,故其史老通晓祭天礼仪及天人之间的关系,老子曾为史老,是申人,后并于楚,故又为楚人。所以我们说孔子之学实为黄炎两系之大成。

      我们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他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这方面,我们以为他主要是从过去的“天人之际”,转向“人人之际”。巫史讲“天人之际”,这很自然,因为他们来自神守,老子否定了上帝,自孔子起,遂以“人人之际”为他的哲学思想核心,而提出“仁”。后来儒家于“仁”的哲学外,又加上“诚”的概念,“仁”与“诚”结合起来,遂完成儒家之哲学思想体系。

      十年前,一位有名的青年文学家问我说:“您能用极简明的语言说明我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吗?”这是一个大问题。想了许久,我终于得出答案,我们的民族性格是:极高明而道中庸。

      ——摘编自杨向奎《孔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明》(《齐鲁学刊》1991年第1期)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