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镇侍岭社区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鼓励农户规模化发展水芹种植,助力农户增收致富,带动周边100余位群众就业,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
宿豫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头雁竞飞”振兴村集体经济行动为抓手,牢固树立项目化导向,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从3个维度释放“乘数效应”,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实现集体经济闭环螺旋式提升,探索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道路。
盘活沉睡资产“固本” 宿豫区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充分发挥党委集聚要素、集中资源、整合力量作用,深入开展“三听三问”活动,多方位调查研究、主动换位思考、找准发展赛道,鼓励各村(社区)在现有资源内“淘金”“绣花”,重点聚焦盘活“沉睡资产”,通过土地置换、居间租赁、低价收购、打包推介等多种方式,有效整合农村存量资产、自然资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值。
聚焦产业发展“造血” 宿豫区立足特色产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各村(社区)高质量编排并实施一批村级领办、村企联建、党员带富、返乡创业等强村富民“四类”项目。制定“一村一策”,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产业格局,探索“支部领办合作社+村企联建”“产业联合党委”“党建联盟”等产业发展模式,突破地域限制,推动优势互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合力。
实行项目领办“增效” 宿豫区坚持鲜明“实”的导向,在优机制、做保障、强激励方面持续发力,切实把村集体经济打造成为富民增收的“钱袋子”,摆脱过去“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局面。支持村(社区)通过成立公司、开展合作经营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优化产业发展结构,鼓励村(社区)干部入股,实现项目独立运营、规范运作、做大做强,让考核“指挥棒”发挥更加精准的引导作用,激励干部敢担当、重落实,有效增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内生动力。
(作者:张伟伟 李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