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English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军事
  • 卫生
  • 养生
  • 女人
  • 文娱
  • 电视
  • 图片
  • 游戏
  • 光明报系
  • 更多>>
  • 报 纸
    杂 志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0日 星期六

    邺城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

    揭秘东魏北齐宫城布局与制度

    作者:本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通讯员 刘敏 《光明日报》( 2024年01月20日 06版)

        “千秋门”遗址出土的石狮门砧 邺城考古队供图

        “千秋门”遗址俯瞰 邺城考古队供图

      本报讯 记者耿建扩、陈元秋 通讯员刘敏从近日召开的河北省2023年考古成果交流会上获悉,邺城考古队公布了邺城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取得的阶段性重大发现。

      自1983年以来,邺城考古队在邺城遗址持续进行了40年的考古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本次考古发掘于2023年3月启动,重点围绕“探索东魏北齐宫城区平面布局和制度”的目标,聚焦邺城遗址的宫城西门“千秋门”地点,首次对东魏北齐邺城宫城门址开展勘探与发掘工作。

      本次发掘面积达1040平方米,发现门址北半部主体由夯土台基、夯土墙及子母阙台三部分组成,专家推测应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殿堂式城门。在台基东侧,显示有两条保存完好的慢道,台基西侧与东侧北慢道对应处有一条东西向的砖铺甬道,这为理解当时的交通布局提供了宝贵信息。连接着夯土台基与阙台的夯土墙宽约1.8米,南侧发现涂抹带红彩的白灰墙皮,北侧可见包边砖沟的残留,体现出古人对建筑细节的关注和精湛的工艺。阙台平面呈曲尺形,为双子母阙形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象征宫殿尊严和地位的一种常见形式。

      出土的遗物以砖瓦类建筑构件为主,包括方砖、板瓦、筒瓦、莲花纹瓦当、瓦顶帽和兽面瓦等。这些材料制作精良、类型丰富,显示了独特的时代特性和较高的建筑等级。其中,门址西北部出土的石狮门砧尤为重要,不仅是邺城遗址首次发现,也是目前所知古代城市遗迹中时代最早的实例之一。

      此次考古工作的成果对“千秋门”地点的考古发掘具有重大意义。据文献记载,“千秋门”是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西侧最重要的宫门之一,本次发掘掌握了“千秋门”门址的分布范围、平面形制和保存情况,依托丰富的视觉和物质证据,不仅有助于理解当时的建筑结构、技艺水平,还为下一步深入研究东魏北齐时期宫城布局及宫禁制度积累了重要基础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该遗址在我国城市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开创的“中轴对称、分区分布”的布局方式结构严谨,分区明显,对隋唐以降的都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日报版权所有